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小i机器人:5条AI产业化黄金法则

2018-03-02 16:50:24   作者:   来源:赛迪网   评论:0  点击:


  AI产业化是推动人工智能实现商业价值,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也是此次人工智能浪潮之所以避免重蹈前两次覆辙的根本原因。艾媒咨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17年达到152.10亿元,2019年将增长至344.30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已真正进入产业化阶段,并快速成长。
  那么何为AI产业化,如何才能实现AI产业化呢?
  在不久前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年会上,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规模领先的小i机器人创始人、CEO朱频频对“AI产业化”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剖析。
  作为《福布斯》中国AI领军20人之一,朱频频认为,AI技术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产业化,而AI产业化就是要规模化落地,如果只有一个应用场景不能被复制,则不是产业化。他同时表示,虽然技术在产业化里面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应用场景,并能够大规模复制。
  大多数AI新创企业之所以半路夭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沉迷于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商业落地。当然,有一些企业甚至连前者都没有做到。
  在过去的十七年里,今天所有AI公司所遭遇的不幸和走过的弯路几乎小i机器人都经历过,也因此为业界踏出了一条真正的“产业化之路”。而这条路到底要怎么走才能少踩坑,朱频频从5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1.掌握源头核心技术
  目前,很多AI技术还不成熟,如果不掌握源头核心技术,就无法和应用做适应。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如果用第三方开源引擎,就没有办法做专业领域的自然语言理解,更没有办法让它产生更大的商业化价值。在小i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深度语言理解的引擎,每一个代码都是自己写,保证关键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算法已经不再是门槛,高识别率也并不是极难的挑战和最终目的。小i机器人三年前开始开发自己的语音识别系统,现在普通话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5%以上,而怎样才能让这样的技术成为核心优势呢?小i的做法是私有化部署,专有化训练,同时让语音识别与其原有的优势语义技术做深度整合,这样的技术才能与客户需求契合,应用于垂直场景,形成商业化解决方案。
  2.技术高度产品化
  如果要实现产业化,要盈利,一定不能用直接的技术去服务客户,要进行高度产品化。无论是Siri,还是小i机器人的客服机器人,都是通过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和知识运营得来的,集合多种能力,是AI技术产品化的结果。
  也正是因为对产品能力的不断挖掘和优化,当别的厂商还在做FAQbot的时候,小i机器人已经开始做Deepbot。相对于前者,后者具有深度语义能力,能自动完成上下文关联,实现多轮对话、深度推理,以及动态交互,在人机交互时具有更卓越的体验。例如,采用小i机器人Deepbot的智能家居系统,当用户回到家中说,帮我把空气净化器,把窗帘打开,然后把空调打开28度,系统能够准确的理解这三个意图并做出正确反馈。
  3.服务成熟体系化
  只有成熟的服务体系才能把产品能力赋能到客户应用中。要有专业服务团队,围绕全项目周期做专业培训、系统升级、经验分享等后期持续服务,因为做商业服务和做实验室项目完全不一样,须以客户实际应用为导向。AI产业化就是要踏踏实实不断前进,将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用系统的服务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和客户一起挖掘产品价值,而不是简单的一锤子买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推动产业发展的目标。
  4.针对行业场景形成解决方案
  只有形成解决方案才能够不断的去复制和推广。解决方案不仅可以直接适用,还可以利用解决方案的组合,进行二次开发。对于某个行业来说,小i机器人要提供的除了专业解决方案外,还要形成更有战略性的发展过程,解决方案既要满足客户当下的业务需求,同时还要面向客户市场未来发展。
  5.推进行业标准,构建合作伙伴生态体系
  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和行业有很大关系。AI企业有义务把人工智能变成一个既有现在,又有未来的产业。所以小i机器人也在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包括成立自己的产业基金和孵化平台,主要做AI+的产业应用。目前小i机器人已计划建设智能产业化基地,希望能够扶持更多合作伙伴和创业者,携手上下游各个环节,一起构建生态体系,把人工智能产业做好,。
  朱频频还透露称,正是因为大规模的产业化落地,小i机器人2017年不仅营收大幅增长,而且取得了相当的利润,为业界证明AI可以实现规模化盈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