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华为ICT大赛、深挖人才生态源泉

2019-05-31 09:39:09   作者:康翔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作为根植中国的ICT产业全球领先企业,华为将持续进行人才生态建设的投入,与高校、政府、组织、伙伴一起,在‘面向未来的ICT人才’培养领域持续贡献力量,希望让生态大学真正成为中国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引擎。”
  在2019华为中国区大学生ICT大赛决赛颁奖典礼上,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华为生态大学校长杨文池做出如上表示。此时在台下就座的,包括了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和诸多高校的领导,以及本次大赛的绝对主角们——来自全国多所院校、成功杀入本次决赛的莘莘学子。
  参加决赛的选手们一路走来,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所院校、接近20000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殊为不易。此刻是本次比赛的终点,更是同学们走向社会、迈入职场的起点,这次美妙的历程也将永远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打造ICT生态人才源泉
  从2015年首次举办华为大学生ICT大赛以来,该赛事的参赛规模越来越大,精彩程度也越来越高。多位参加本次中国区决赛的选手表示,学校鼓励他们赛出水平、赛出成绩,并将给予物质和荣誉的双重奖励。
  显然,华为大学生ICT大赛已经得到了诸多高校的重视,华为期望的产学研深度联动、创建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终于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对于华为来说,人才生态是“平台+AI+生态”战略的核心,也是产业保持活力和持续增长的根本。
  新时代下的ICT人才培养模式、供给模式、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与诸多高校的合作,华为ICT学院将先进的技术、教育资源、培训认证引入学校,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共同培养行业亟需的各类人才。
  “大赛本身只是载体,是学生们检验自我、不断提升的实战舞台。”华为企业BG中国区培训与认证部部长张驰表示。他认为,人才培养一定要形成闭环的机制,在师资培养、课程合作、学生培养及大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就业的支持。
  以去年为例,华为在全国20个城市举办了30场线下人才联盟双选会,为以华为ICT学院为主要合作对象的12000名学生搭建了就业服务平台,最终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共计输送了2000多名优秀学生。
  据悉,今年的双选会已经规划了超过40场,而且从此前的以省会、直辖市为主,将会“下沉”到相应的地市,改善当地的ICT人才发展与就业,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华为还提供了线上的人才双选平台,面向合作院校的学生与合作伙伴的企业,为双方搭接高效沟通的桥梁。
  张驰表示,华为今年升级为“平台+AI+生态”的新战略,因此在与学校的合作中,会围绕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加大投入。未来三年,华为希望在联盟和学校的支持下,建设10个围绕人工智能的精品课程,推出不少于50个产学研合作协同的育人项目。
  产教融合是发展必然
  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执行秘书长张龙表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人才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任务,联盟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充分发挥平台和纽带作用,做好信息技术新学科以及新兴专业的建设,为ICT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核心理念与认知上,联盟与华为可谓不谋而合。面对ICT产业的快速发展,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在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上,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良与革新。
  在教育部、工信部的指导下,联盟按照“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紧密围绕新工科建设“十百万计划”,立足产业发展建设新工科专业、建设产学融合课程、开展师资培训等工作,积极探讨推动信息技术领域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之路。
  在此过程中,作为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华为围绕着“云大物智”等新兴技术,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包括专业建设研讨、师资培训、实践基地建设、人才需求调研、通用能力评测等,对践行联盟使命和责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张龙表示。
  下一阶段,联盟将围绕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闭环,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和梳理,从人才培养链条上进行一些关键环节的加强。
  首先是专业建设,以人工智能专业为例,目前最新的技术和平台不在学校,而是在企业,因此企业的支持必不可少;其次是课程资源建设,联盟将尽可能多地提供可用的教材及各种资源,支撑课堂教学;第三是师资培养和提供,帮助一线任课教师积极和主动地接受新知识;第四是搭建相应的课程资源与环境,培养学生实习和实践的能力;第五是通过认证、大赛等模式,建立起人才评估机制。
  张龙相信,华为的价值必将在以上的各项工作中,更进一步发挥出来。
  学校代表的真实感悟
  “从2017年开始,伴随着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我们与华为的合作不断探索深入,联合开展的讲座和课程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学生的热烈追捧,名额一抢而空、供不应求,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副主任仝月荣表示。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面对新工科建设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内部机构进行整合,希望以学生创新中心为平台,与企业界和产业界深度交互,打造科技领袖人才的练武堂。
  仝月荣认为,通过与华为的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在工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已经摸索出一套新思路与新办法,并将会在未来不断进行改良和完善。
  据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介绍,该校成立于1992年,一直致力于跟地方产业的紧密结合,服务于产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大湾区的建设,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华为研发总部与该校只有一路之隔),为该校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不可复制、不可迁移的环境优势。
  东莞理工与华为共建ICT学院,始于2013年。在6年多的合作中,东莞理工受益匪浅,这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
  第一是牵引。培养新工科人才的目的,主要是牵引技术产业的创新。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企业,华为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并且能够在产学研关联的生态系统里,为东莞理工的人才培养提供方向上的牵引。
  第二是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迭代也越来越迅速。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专业的递进,可能专业尚未成型,产业就已经迭代了。作为华为人才生态的原点,华为ICT学院为东莞理工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第三是推动。以华为认证为例,这一专业化的体系为东莞理工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和评价机制,通过认证的学生也可以获得高起点的产业链工作岗位。基于此,东莞理工的部分专业在大三、大四时,就将华为认证与专业课程建设结合起来,此举也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马晓明表示,该校与华为的合作始自2006年,华为在高职院校设立的第一家ICT学院,也是放在了这里。近水楼台先得月,该校的所有ICT教师都至少到华为培训过两三次,老师们也纷纷反映,不培训就完全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早些年,华为向深职院发放了“华为授权培训中心”的牌子。在这个平台上,深职院不仅培养自己的学生,甚至一些知名大学的学生也慕名而来,目的就是学习并考取华为的认证。
  近年来,深职院与华为的合作更多涉入到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训环境的建设,培养体系已经成型,与华为的合作也获得了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的特等奖,这也是广东省在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上零的突破。
  据马晓明介绍,深职院与华为的合作已经成为校企合作的标杆案例,学校、学生和企业实现了多赢,以至于现在其他一些厂商也纷纷找上门来,希望以华为合作的模式,与深职院达成合作。
  通过华为中国区大学生ICT大赛及联动产学研的一系列相关举措,连同联盟与合作院校,华为为中国ICT人才生态指明了方向,推动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