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地空通信技术(简称 5G-ATG)是国际主流的航空互联网技术路线之一,主要是通过沿航线建设对空覆盖 5G 基站,实现飞机到地面网络的直接通信机载卫星通信。与我国航空互联网目前采用的机载卫星通信相比,5G-ATG 关键性能优,运营成本低,自主可控性强,带宽和速率是卫星的 2 倍以上,具备大规模终端设备和丰富应用的承载能力,可通过与 6G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协同演进,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目前,我国 5G-ATG 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相关规划指引还有待完善,在商用频率、标准规范、适航测试等工作的跨部门统筹协调等方面仍然有待解决。具体表现如下:
顶层规划缺乏细则:民航局已出台《中国民航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路线图》与《“十四五” 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积极推动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加快应用于民航的领域,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路线和支持性政策不明确。
商用频率审批进度慢:目前国内已在积极开展 5G-ATG 的试航和数据传输试验,但商用频率涉及多部门协调,审批进度仍需提速。
标准体系不健全:国家民航局针对后舱 5G-ATG 机载设备发布的标准暂不涉及前舱应用功能,难以与飞行安全和操作相关的应用场景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5G-ATG 航空互联网标准体系有待建立健全,适航测试认证体系有待完善。
为加快 5G 地空通信技术应用,助推航空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建议如下:
出台专项规划及行动计划:明确 5G-ATG 规模化部署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 5G-ATG 基础网络稳步有序建设,逐步形成 5G-ATG 与机载卫星通信优势互补的航空互联网体系。
优化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组建跨部门工作组,加强军地协同,以及民航、通信等重点部门间协同,尽快划分 5G-ATG 商用频率。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频率资源协调机制,对于评估无风险或风险等级较低的频段实施测试放行,重点协调冲突频段。
拓展 5G-ATG 技术测试验证范围:在全国、全航线推进飞行安全性、通信稳定性、系统互操作性等关键领域的测试验证,完善适航测试认证体系,制定统一的技术适航测试标准,为 5G-ATG 大规模商用奠定基础。
加强产业标准体系和生态建设:制定覆盖前后舱的 5G-ATG 机载设备标准体系,地面配套、机载软硬件、适航审定等标准规范与国际接轨。鼓励引导通信、民航企业联合开展 5G-ATG 通信设备与航空器的改装适配,加强飞行管理系统集成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加快推动 5G-ATG 产业商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