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I产业化应用加速: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并行
政策驱动与技术创新叠加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华为在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发布AI核心的5G-A架构,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启动“5G-A×AI百大商用计划”,计划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落地示范项目。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AI产业化进入规模化应用拐点。
企业端能力验证与市场增量
产业链企业业绩印证发展潜力。中兴通讯2024年净利润达84.25亿元,威胜信息营收同比增长23.35%,显示通信设备与数字化服务需求旺盛。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同比增长10%,AIPC出货量在Q4猛增,进一步拓宽AI终端市场空间。技术层面,阿里巴巴开源通义千问QwQ-32B模型,参数效率提升近20倍,为AI推理成本下降提供新路径。
5G-A与AI融合赋能场景创新
5G-A通过超低时延(单向4毫秒)与高上行能力,支撑实时AI交互需求。例如,河北保定长城汽车工厂基于5G-A网络实现“黑灯”智能化生产;上海宝钢依托5G-A专网完成钢表面质量AI检测。华为提出,5G-A将推动移动AI服务无处不在,未来需通过网络能力差异化满足多模态AI需求。
二、低空经济网络基建深化:通感一体与政策协同
5G-A通感基站构建低空通信网
5G-A通感一体技术成为低空经济关键支撑。上海电信在5G-A网络中试验低空通信,监测半径1公里、高度300米以下的无人机轨迹;北京计划新建超2万个5G-A基站,推动空域监测与无人机配送场景落地。全国人大代表张敏建议,依托5G-A专网实现重点城市群低空连续覆盖,标准化部署通感基站以提升定位精度。
政策试点与产业协同推进
《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等政策明确推进5G-A演进,三大运营商在直播、移动办公等场景推出商用服务。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在10个城市开展低空通信试验,计划2025年前完成300个城市载波聚合部署。赛迪预测,“十五五”期间我国5G-A用户将达13亿户,占全球半数以上,网络覆盖深度与广度同步提升。
应用场景从示范走向规模化
低空经济已从赛事示范转向民生与工业应用。北京八达岭景区通过5G-A网络实现无人机即时配送;亚布力滑雪场利用通感基站保障赛事无人机安防。工业领域,5G-A支撑的无人机巡检、物流等场景在企业端加速渗透。华为指出,5G-A通感能力将开辟空域管理、灾害预警等新业务,成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