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人物 >
 首页 > 资讯 > 人物 >

信通院王爱华: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无处不在 已步入到深度赋能行业的“试水区”

2023-01-09 18:01:19   作者: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评论:0  点击: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主办的“2023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主论坛在京举办。会上,中国信通院王爱华副总工程师表示,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将超过5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从目前来看,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无处不在,已步入到深度赋能行业的“试水区”。

  2022年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将超5000亿

  王爱华指出,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平稳增长,预计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总收入是4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应用程序和系统基础设施软件是基础,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七成;人工智能平台是人工智能工程化落地的核心,增速达到35%。

  与此同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也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信通院数据预计,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将超过5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

  从投融资方面,2022年受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人工智能的整体投融资活跃度大幅下降,全球去年整个融资规模同比下降了大概31%,其中人工智能同比下降超过了43%。

  从企业来看,截止到2022年11月份,全球共约有168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全球估值前10企业当中有2家来自于中国。2022年全球共有35家人工智能企业成为新进的独角兽,主要分布在商业智能、企业管理、零售、金融等等领域。

  从创新来看,我国在人工智能的论文总量、高水平论文、专利累计授权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但在AI顶级学者,以及AI会议论文引用量方面,仍与美国有较大的差距。

  从技术方向来看,人工智能技术长期的突破,将聚焦在认知的突破、效能以及通用性三方面瓶颈的突破,其中认知问题主要是采用小数据量进行可解释,以及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效能问题主要是解决训练的高效能问题,尤其是大模型更加剧了对于算力的需求,通用问题,主要是包括视觉、语言、自然语言处理,形成多模态的智能体。

  王爱华认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依然要依托深度学习技术等核心技术来深挖潜力,重点推进包括像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类脑架构等技术的落地。

  人工智能应用步入深度赋能行业的“试水区”

  据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产业链发展成熟度为68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水平比较领先,但是在智能芯片、框架算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追赶。

  从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指数来看,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指数是26分,还处在非常初级阶段,没有及格。其中交通、医疗、教育、制造业和商贸等领域进展是比较快的。

  从人工智能专利指数来看,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的专利指数得分是68.5。虽然在数量上优势比较明显,但在技术的保护范围和商业价值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从人工智能应用推进的情况,我国存在两大特点:一方面当下人工智能持续赋能产业升级,从局部的优化到全局的提升,用机器学习实现芯片的设计,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突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开始变革科学研究的范式,构建了人工智能工程化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正在赋能制造业发展创新,从研发规划到生产过程的管控,到经营管理到产品和服务。

  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已经步入深度赋能行业的“试水区”。王爱华以医疗器械为例,截止到2022年年底,我国有65款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获得了三类证,覆盖多个疾病领域,实现了病灶的检测、辅助分诊和评估等多种用途,已经实现了长三角、珠三角等不同的产业集群。

  “当下,通过构建千亿、万亿级的大模型,我们依稀看到通用智能的曙光。”王爱华指出,未来几年大模型和自监督学习方式将驱动算法、通用泛化水平不断的攀升,人工智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并通过框架开源,大规模数据集的开源,让新一代人工智能“一飞冲天”。

  王爱华表示,当下开源的人工智能模型使各类主体相互借鉴、改进和创新,形成了一些爆点,更广泛的开源将凝聚更多的产业力量,带来信任,也将带来更高层面的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阅读: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