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市场 >

国内SMS市场潜力分析

2001-08-09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中国传统的移动信息业务一直以话音业务为主,但随着移动用户的不断增长,用户对移动增值业务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用户对短信息服务(即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对手机、呼机、掌上电脑等终端设备发送信息的服务,即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SMS)需求的急剧增加。通过CCID对国内SMS市场的研究表明,中国SMS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潜力,SMS不仅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样的移动通信业务运营商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内容,也刺激了用户的消费欲望。以提供I-Mode服务而成为移动互联网典范的日本NTT DoCoMo公司也表示,看好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

  2000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为中国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在经历了半年的发展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用户增长迅速的同时,收入增长也很快。在2001年4月,中国SMS市场总共2.4亿条的总容量中,“移动梦网”占有2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中,腾讯、搜狐、新浪、网易、掌门网、广东泰信等在其中又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从总体来看,中国SMS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包括个人服务市场和企业服务市场。


  目前SMS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部分是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用户在手机与手机之间互相发送短信息,但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用户之间不能互相发送信息。另一部分是通过互联网把信息发送给手机用户。目前,不管是中国移动的注册用户还是中国联通的注册用户,都开通了短信息服务,其中也包括神州行用户和如意通用户。从用户基数来看,中国SMS市场的用户数量是非常庞大的,而且以每月300万以上的速度在增加,可见,未来的发展前景是较好的。

  从中国目前SMS市场来看,用户通过手机发送一条短信息,需要向服务商支付0.1元(神州行用户每条信息为0.15元)的信息费,用户接收短信息不收费。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业务,采取与ICP、ISP等服务商合作的方式,由中国移动提供短信息服务平台,合作伙伴通过中国移动的平台为客户提供短信息服务。

  在目前国内SMS市场中,即时信息服务提供商腾讯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腾讯公司还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了移动OICQ服务,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把移动和寻呼的用户服务范围拓展到了近4000万。搜狐、新浪、网易、掌门网、广东泰信等也与中国移动有合作,通过门户网站为客户提供SMS,其中形式和内容都比较丰富,非常适合目前用户对SMS的要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移动梦网”的业务量占到了整个SMS市场的近20%的份额。

  综合考查中国SMS市场我们会发现,目前SMS市场可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发送的短信息,这是目前SMS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部分是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用户通过互联网发送的短信息,虽然业务开展时间不长,但业务量增长迅速,也是SMS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部分是以OICQ为代表的即时信息服务提供商,它目前处在市场开拓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但可以预见将来会成为基于互联网提供SMS服务的主力军。


  从SMS市场的前景来分析,我们把SMS市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用户市场,另一部分是企业用户市场。

  从整个市场的发展来看,用户对SMS的需求出现巨大增长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发送短信息没有通话费,可以为用户节省大部分的通信费用;信息可以保存在手机中,可以随时查阅;信息内容丰富且具有新意;不受对方是否开机的限制,即使对方关机,在开机后就能即时看到信息;收发SMS的终端设备呈现多样化,手机、呼机、掌上电脑、PDA等产品基本都具有接收和发送短信息的功能。

  我们从个人用户市场来看国内SMS的发展前景,目前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1676.1万;OICQ用户达到8364万;寻呼机、掌上电脑、PDA产品的用户数量也非常庞大,这些产品除PDA部分产品不具备上网功能外,其它的基本都具有上网功能;寻呼机尽管在国内没有开通双向寻呼功能,但具备接收短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中国个人用户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而且目前用户对SMS的接受程度和消费能力都较强。

  另一方面,我们从企业用户市场来分析SMS市场的发展前景,与个人用户不同的是,企业用户发送信息的目的和方式有所不同。企业用户使用短信息服务主要是用户来发布新的产品和服务,以广告宣传为目的;公司内部管理目前使用短信服务的可能性还较小,在某些特殊行业或特殊范围内可能会用上。企业用户的发送方式主要采用群发,而不会像个人用户那样采用单对单的发送方式,企业对即时信息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上,在工作流管理方面的使用,是企业目前最希望的方式。中国目前的1000多万个中小企业用户中,虽然企业用户使用SMS的范围有限,但发送量非常大,而且用户的数量也非常大,因此,企业用户也对SMS有较大的需求量。


  目前SMS市场的竞争主要包括几个方面,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SMS服务商形成规模的主要有中国移动、OICQ、搜狐、新浪、网易、掌门网、广东泰信等10家,但开通SMS服务的有70多家公司;除运营商和服务商之外,还有就是SMS的软件提供商,为他们提供网关或为用户提供客户端软件,目前这样的软件公司数量也较大,而且竞争非常激烈。

  1.运营商的竞争

  在SMS市场的竞争中,运营商的角色只有两个,即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移动通信业务服务商。到2000年6月30日为止,中国移动占移动用户总数的73.7%,中国联通占移动用户总数的26.3%。运营商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对用户的争夺,SMS是基于话音业务的“新业务”,通过新业务的开展可以吸引新的用户,也有利于增加单个用户的使用价值。对于中国联通来说,最大的任务是扩大自己的网络覆盖范围,对于SMS服务来说,网络覆盖范围对于短信息服务至关重要,而中国移动的优势则较为明显,从用户的数量和网络覆盖范围都比中国联通有优势。

  2.SMS服务商的竞争

  在SMS市场中,服务商主要是ICP和ISP,它们与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合作,使用他们的网络平台为客户提供SMS服务,然后采取业务分成的合作模式。

  SMS服务商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服务内容的丰富性、个性化、快捷、方便等方面,可为用户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短信服务。因此,各家服务商的网络或是平台是相同的,彼此的差别就在于服务的内容和服务品质上,竞争的焦点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此外,各家服务商的注册用户数量也是彼此竞争的关键。

  3.软件提供商的竞争

  软件提供商的竞争主要分为平台软件与客户端软件两部分,平台软件基本都是国外公司或是国外公司与国内公司合作开发的产品;客户端软件提供商则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提供SMS客户端软件的公司大概有近200家,但大部分的公司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还有待近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增加新的功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们从移动运营商、SMS服务商、软件提供商三个角度分析了市场的竞争状况,由此可以看到,虽然SMS服务在国内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其增长趋势和市场潜力已经被众多的商家看好,而目前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SMS服务在国内是随着GSM在中国的发展而逐步产生的,但广泛地被用户接受并使用则是最近两年的事。移动用户目前基本都是话音方面的消费者,用户除此之外的服务需求对移动运营商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目前开通WAP服务或是无线接入服务,对于服务商和用户都没有太实际的好处,尤其是在通话费较高的情况,让用户花费大量的钱去进行无线接入互联网,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SMS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业务比重越来越大,移动用户对SMS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个人用户在迅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用户也将参与进来,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规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