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市场 >

3000万订单花落谁家 “物流通”能否浮出水面

2001-11-16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悬赏招亲

  也许用不了多久,充满喧哗与骚动的手持设备市场将再添新景:一种被命名为“物流通”的手持信息终端将浮出水面。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并不是一款旨在引领时尚的大众消费产品,但亚洲物流公司的物流业务总经理赵瑞有理由相信,它的出现将给鼓噪已久的移动电子商务带来一个切实可行的范本。

  为表诚意,志在“第一个吃螃蟹”的亚洲物流最近决定向手持设备制造商抛出绣球。亚洲物流将开出一张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订购1万台专用的被命名为“物流通”的手持信息终端(按每台3000元计算)——在IT产品销售普遍欲振乏力的今天,3000万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况且这只是亚洲物流的第一批订单而已。亚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在国内建成一个以货车司机、货主和物流服务提供商为最终用户的“物流通”移动电子商务网,为电子物流插上“无线移动”的翅膀。

  简单的计算可以显示出这一产品的远大前景——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货运汽车约有600万辆,其中约有200万辆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每年新增约20万辆。如果“物流通” 移动电子商务网的用户规模达到10万台,以每个用户年服务费1000元计,亚洲物流仅此一项年收入就可达一亿元人民币。

  这当然不是一个一厢情愿的结果,使用者将由此得到包括有效货源信息、电子地图、路况天气信息、GPS卫星定位甚至网上结算在内的多达几十种的增值服务。公路货运业的情况往往是,获得两三个有效货源信息并成交所赚取的利润要远远高于购买“物流通”及其增值服务所付出的花费。

  作为拥有香港新世界集团背景的港股上市公司,亚洲物流并不缺乏实践这个远景的实力。经过近三年的铺网布点,亚洲物流已积累了足够的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经验,形成一条基于互联网的覆盖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省际公路干线物流网络,同时由于著名ERP服务商汉普公司的加盟,使亚洲物流除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之外还能提供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咨询的全面解决方案——这也是其敢开出3000万元人民币订单,打造“物流通”移动电子商务网的底气所在。

  万事俱备,只欠来自手持设备制造厂商这方面的“东风”。眼下,还很难断言手持设备制造厂商的哪一阵营会接住亚洲物流抛来的“绣球”,但可以肯定的是,类似“手机,呼机,物流通,一个都不能少的”局面一旦形成,浮在半空中的移动电子商务的落地“钱景”便将既能看得见,也可以摸得着了。

  完美婚姻

  网络界总不乏动人的概念。从去年中开始,在门户、B2C等概念相继走下神坛之后,无线互联成了资本市场的新宠,有关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的风头将超过电子商务的(e-commerce)种种美好设想也纷纷出笼。

  没有人低估移动电子商务的巨大市场前景,因为它并非虚构。从技术方面来说,将移动通讯工具与互联网联结起来的无线上网技术已经日臻完善,运营商所提供的无线上网服务也在由窄带向3G过渡,移动电子商务在实施上曾经存在的技术障碍正在逐渐消除。从用户基础来说,全球拥有手机和掌上电脑等移动通讯工具的人数远远超过了拥有台式电脑的人数。

  据美国电子商务市场分析公司Jupiter Media Metrix估计,今年全球大概有600万人在使用移动电子商务,其交易额已达2.6亿美元。到2005年,预计将有1.71亿人使用移动电子商务,其交易额将达108亿美元。

  方兴未艾的亚洲通讯市场将是这一趋势的最大收获者。Jupiter Media Metrix估计,到2003年,全球移动电子商务的收入将达到75亿美元,亚洲将获取其中的三分之二,约合50亿美元。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巨大想象空间不言自明,仅中国移动一家的手机用户就在向1亿逼近!难怪连PC巨头联想也宣布进军“无线”市场,手机巨头诺基亚公司更将自身的未来发展蓝图勾画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子商务公司。

  不幸的是,随着整个新经济的一蹶不振,大多数的移动电子商务概念在海外如今还只是空中楼阁。国内,想复制日本NTT DoCoMo的“i-mode”模式的中国移动的WAP业务也遭到市场冷遇。

  原因何在?各种解释看上去各具理由。诸如带宽的限制、居高不下的上网费用、应用的贫乏等等。而在中国,由于支付、配送的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大跃进”的瓶颈便更为突出。

  但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出乎意料的事件、无法协调的矛盾、流程中的难点、产业和市场的变迁,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企业与产业创新的源泉”。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赵小凡从另一个侧面表达的也是这样一个意思:“现在缺的不是手机,而是思路和行动。拿手机做什么?用户的归宿在哪里?”

  亚州物流的答案是四个字:

  物流先行

  1998年7月,赵瑞决定闯进物流这片陌生的领域,成立了北京金干线运输科技公司。当时的目标在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做干线物流的基础服务商,让全国几百万辆货车最终都实现零空驶!感谢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这个“不可能的使命”正在逐渐变成现实。3年下来,金干线组建了两个网络:一个是由众多运输节点组成的实实在在的运输网络,有货车、场地、办公室、联网电脑、电话传真机和工作人员。另一个则是虚拟物流信息资源调配管理网络,实现物流与信息流之间的相互转换。

  这样的设计完全是为了结合国情所需。赵瑞的解释是,中国的司机大都不懂电脑,更没有时间上网。但他们有电话、呼机、手机,随时可以同运输节点联络,或是通过节点发送信息。

  现在,司机的通迅工具将迎来“物流通”这个升级版。由“物流通”发端的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物流的结合将是一场“完美婚姻”。大家都注意到了,物流业近两年来热得都快要发烫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物流”概念异军突起,并被誉为“电子商务的基础”。一句颇富雄心的口号是: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在这种幸福憧憬之下,市场争夺战已然打响。各路玩家摩拳擦掌,急欲分食物流业这一块大蛋糕。但现实依然残酷无情。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现代物流企业应该有5个特点:一要有品牌;二要有网络;三要有IT技术;四要有现代化的物流设施,五要有现代物流人才。但在国内众物流企业当中,具备这些条件的屈指可数。

  更可怕的是资源的惊人浪费。“两个仓库紧挨着,但谁也用不了近在隔壁的资源。”中国物流业学术泰斗王之泰教授用这个例子说明国内物流业资源缺乏整合的现状。

  “大家都说物流业的资源如何之散,强调整合的重要性,但问题的关键是执行。客户收到的信息必须是真实有效的,马上就能做。”赵瑞这样说。不过,赵瑞并不愿意把亚洲物流的工作描述成是提供一个基于互联网络的物流平台。一则是因为物流业务本身就蕴含着空间“移动”的特征,不是像互联网平台的静止概念。二则原来一些服务于物流的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单纯的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并不能实现与网下业务的有效结合。 

  分食蛋糕

  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内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都产生了质的变化,升华到了“电子商务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的高度,“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已经不再是人们对未来夸张的预言,而是全球商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电子商务务实成分的加强,其已不再是.com公司云集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介入电子商务领域。这些地道的“砖头+水泥”的传统企业不遗余力地在互联网上建造着自己的网上商店,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在这些极具吸引力的网络前端的背后还存在着极大的挑战。其中作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基础的物流,不仅成为网上交易的一个障碍,而且也是其能否顺利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没有一个能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体系,电子商务将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的物流体系来保证电子商务的通畅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为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物流行业在运作方式、技术、管理水平上也发生了巨变。毫无疑问,物流将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电子商务也将改变物流,而物流体系的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如此的良性循环推动着电子物流(elogistics)概念在中国的物流行业中应运而生。

  前景虽然美好,但亚洲物流并不想成为一个“通吃者”的角色。它眼下盯准的就是公路干线物流这一块市场。 “每一辆货车就是一个生产细胞,要迅速了解信息、传达沟通、以及有效执行。在每一个货车司机背后,都有一个庞大指挥系统:订单管理、确认订单和核查、支付处理、 承担先期责任,替你组合你做不到的服务,把你能做到的分包给你。” 赵瑞说亚洲物流渴望的是合作。此次,亚洲物流抛出3000万元的订单,对手持设备制造商是一次不小的机会;反过来,合作伙伴们的倾力参与和奋力开拓也将给亚洲物流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在亚洲物流看来,“移动电子商务”绝不是一个噱头,而是实现电子物流的关键所在。从根本上而言,用户任何一个应用需求都需要被分解成为众多的技术细节,这些技术细节通过适当的方案转化为用户的利益。不了解用户的事实需求,浅尝辄止,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是南辕北辙。互联网的本来是要改变传统的生态系统,价值链重新整合。而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行业是核心,每个行业要围绕客户进行整合。这同时也决定了电子商务绝不是技术经济,而不是服务经济,确切地说,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个性化、专业化、超市化的服务经济。

  当前,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外部条件已经逐步具备:无论是手持设备,还是移动通讯网络建设,“物流通”计划的实施已是水到渠成。当然,这绝对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远远超越了“物流通”作为一个硬件产品及其移动电子商务网的本身。幸运的是,在整个物流产业即将迎来“电子物流时代”之前,亚洲物流已经具有了先发优势。

  名词解释:

  • 第三方物流:

  就是制造商、销售商或消费者将其物流业务交给专业物流公司运作,而自己集中精力发展和新业务。第三方一词,来源于物流服务提供者作为发货人(甲方)和收货人(乙方)之间的中间人这样一个事实,也代表着这个新兴产业日趋独立和专业化的社会角色特征。它与客户之间应该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供应链关系,因为它能够提供专业的比客户自己做的多的物流解决方案,能使客户非常愿意把这部分工作从内部事务中分离出去。

  • 移动电子商务:

  所谓的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由手机、传呼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讯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美国一些电子商务专家认为,目前移动通讯技术已经成熟,全球拥有移动通讯设备的人越来越多,移动电子商务将很快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接受,因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询信息,购买产品,预定服务,既方便快捷,又节省时间。

  移动电子商务并非虚构,实际上它已经存在,并在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从技术方面来讲,将移动通讯工具与因特网连接起来的无线上网技术,以及因特网服务商所提供的无线上网服务都已经具备,因此移动电子商务不再存在技术障碍。据美国电子商务市场分析公司丘比特.米特里克斯公司估计,今年全球大概有600万人在使用移动电子商务,其交易额已达2.6亿美元。到2005年,预计将有1.71亿人使用移动电子商务,其交易额将达108亿美元。在日本,由于无线上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来购买计算机软件。在欧洲,人们每年用手机发送短信息就要付出数千万美元的费用。

  国外类似“物流通”的产品介绍:

  UPS(联合包裹公司)最引以为豪的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无线终端——包裹资料收集器DLAD3(Delivery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device),很大程度上它是UPS可以实现实时查询每天1300多万件包裹所在位置和所处流程的关键产品。速递员拿着这个终端可能在收到包裹的第一时间氢包裹的信息传递到总部的数据库,而且还可以在收货人收到包裹的同时,把收货人在DLAD3上的数字剑名传送给送货人。当然,这种基于蜂窝电话网络的无线的数据传达室输出是需要电信运营商支持的。

  目前,在美国、欧洲甚至亚洲绝大部分地区,UPS都在使用DLAD3,日常使用量达到85000个,日处理包裹320万个。但是,在中国大陆,由于这种产品需要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风络平台,而中国没有人能够为UPS提供这样的服务,并且政策也限制外资对这个领域的进入。于是,面对这些无奈,UPS为了保证代产品——DLAD2,采用每天到数据库输入内存信息的方法,牺牲了实时的优点。虽然这个2代产品已经足够 让国内包裹递送行业震惊了,但是,UPS仍然极其希望有电信运营商来到国内物流领域开发这个市场。如果国内的不行,恐怕就要等加入WTO以后进来的国外运营商了。

  “物流通”手持设备基本功能

  “物流通”是一件带有PDA功能的无线通讯产品,“物流通”系列产品会相继对出适应司机的“司机通”;适应物流经理的“物流经理通”等。初期的物流通产品可以供使用者存储大量数据和数据的单向传输,后期的研发的产品可以进行数据的双向传输。

  “物流通”产品集成了个人电脑秘书辞典,寻呼机、信息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产品。在它的主界面具有以下几个大项:信息中心、服务中心、 金融、商务助理、字典与系统设置等这几项。具体功能如下:

  “物流通”的核心功能是物流行业的相关行业信息资料。前期产品作为信息存储器,货源、专线、集散地等资料作为基础资料提供。可以进行基础信息的在线修改,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供经过筛选、查证和拆分的货运信息,及时对应经过有效的筛选和确认,经过责任分包的货源信息,提供完整的客户信息。诸如:路况信息、道路天气预报、行业预报。后期产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交流,GPS定位系统,进行双向的配比查询。

  在电子商务功能方面它也是相当强大的,行程表、电话簿、计算器、科学换算、时钟定时、个人资料、万年历和行事纪要等功能也都是面面俱到的,基本与商务通这类设备的功能一样。此外它通过数据线可以在此与PC相连,互通数据,进行备份和数据交换。

  在无线信息服务方面,与内容服务提供商挂钩。其中新闻、教育、娱乐、生活、交通和气象等信息是每天定时无偿提供的。当然前期的物流通产品的数据传输是单向的,即只有接收功能,而没有发送功能,也是基于传统的寻呼网络。

  在我们常用的字典方面“物流通”具有英汉、汉英、日常会话、俚语和谚语辞典,可以应付日常办公的需要。当然在休息的时候,它里面的三个游戏也可以为使用者带来一些乐趣。

  总之,掌上电脑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还很短,未来走势还不明朗,目前还未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物流通”作为物流的行业解决方案,必将会得到移动物流作业人员的青睐。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