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WTO的新成员、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令人瞩目的巨大市场,中国在这场电信业的黑色风暴中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惊涛骇浪的冲击下,中国电信市场的发展将呈现顺流而下、抑或逆流而上的态势?
中国运营商资本市场风雨兼程
7月,是全球各大电信公司、电信设备制造商们公布第二季度财政报告的时节。尽管很多公司在第二财季报告中宣布了盈余超过预期的利好消息,但是其股价对此的反应还是非常微弱,与此同时,市场对盈余不及预期以及其他的不利消息反应却非常强烈。
7月18日,诺基亚公布第二财季报告,该公司的营业利润猛增46%,达到盈利预期,并且预计下半年增长幅度为3%至10%。然而诺基亚同时调低了对今年全球手机销售所作的预期,由原来的4.2亿部降低5%,降至4亿部。报告公布当日,诺基亚的股价下跌了5.2%。7月19日,北电网络发布第二财季报告,由于电信运营商纷纷缩减开支,市场需求直线下降,该公司当季亏损6.97亿美元,每股损失20美分。北电网络预计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将与第二季持平,运营亏损将有所下降,当日该公司股价重跌8.4%。
在香港及海外上市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以及其他电信类股票的价格已然受到影响。6月26日,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欺诈案曝光后,中国移动股价当即下滑2.4%,香港和黄集团的股价下跌3%,台湾南亚科技股价跌6.9%。当然,这些股票的下跌幅度远远不及欧美的电信类股票。全球电信类股票价格的持续跳水,将会继续带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股票价格下滑,为这些上市公司的融资带来困难。
尽管席卷世界电信业的黑色风暴对中国电信业不会产生很大的直接影响,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投资者信心下降、债信评级下调以及出口萎缩的负面作用,而这些必将对新的电信公司上市造成一定的障碍。
电信公司的诚信危机不仅仅威胁到美国公司,而且必将辐射到全球电信上市公司,当然也包括中国电信行业中已经上市的公司和即将上市的公司。中国电信计划今年下半年在纽约上市,在近两年国际融资环境不佳、全球电信业举步维艰的形势下,近期电信企业一系列财务问题引发的诚信危机,必将促使投资者更加谨慎地捂紧自己的钱袋,中国电信上市也自然会因此受到牵连。
此外,外资进入中国电信业的进程必将受到拖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信运营商已经累计使用各类外资约100亿美元,同时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必然会更加踊跃地进入中国运营市场。然而,由于目前世界电信业持续低迷,绝大部分的运营商经营状况都不景气,向国外进行业务扩张的势头明显减缓,如英国电信甚至从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多个亚洲国家撤资、重新缩回欧洲市场;因而,很多国外运营商目前尚无力顾及中国的电信市场。
中国重心开启新战国时代
就在全球范围内电信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电信业务收入在过去多年高速成长的基础上,仍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01年的增长率依然高达15%。虽然2001年中国电信业收入增长和电信设备投资增长率都远不及2000年的增长幅度,但依然是全球电信衰微景象中的一抹亮色。
这抹珍贵的亮色,使一些对中国市场予以足够重视的跨国电信公司在艰难的行业大背景中,绝处逢生、得以保全。随着世界电信风暴的持续和进一步升级,中国市场必将成为更多跨国电信公司觊觎的对象,它们将纷纷把业务发展的重心向潜力巨大、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进行转移。
欧洲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英国沃达丰近期完成了对中国移动(香港)公司近2.37亿股股权的收购。尽管目前沃达丰所持中国移动(香港)的股份只达到3.2%,但沃达丰公开表明其收购目标是最终取得15%到20%的股份,预计这一目标将在四至五年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投资来完成。
中国近邻韩国的电信运营商们也不甘落后。早在今年年初,SK电讯就在北京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上破天荒地做起了户外广告,显示了其进军中国市场的强烈愿望。7月3日,韩国SK电讯与中国联通签署了双方在中国建立CDMA无线互联网业务合资公司的合作备忘录。此外,SK电讯正在紧锣密鼓地与中国的手机厂商进行合作洽谈,计划于今年在中国建手机制造厂。SK电讯宣称,“要在中国建设一个与韩国SK集团同等规模的SK中国集团。”
电信设备制造业的跨国公司们也与运营商们一样,向中国市场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年初,移动电话巨头诺基亚对外发布2001年经营业绩,在全球电信严冬中,它是逆势而上、业绩良好的极少数公司之一。在这份报告中,诺基亚特别强调了中国市场的特殊地位,2001年诺基亚在中国的销售收入高达34亿欧元。同时,诺基亚还对2002年的中国市场作出预测,认为中国手机销量增长将至少与全球市场保持一致,达到10%~15%,无线基础设施市场将与2001年持平。
西门子也开始将营销重心向中国市场倾斜。日前,西门子移动通信亚太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成为全球知名手机洋品牌中首家将亚太区总部设在中国内地的公司。西门子公司有关人士称,西门子正在调整中国战略,中国市场将成为西门子亚太战略的中心。作为西门子亚太区最重要的市场,中国的业务占据了这一地区总业务量的40%,并且已经成为西门子仅次于德国本土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此外,西门子已经决定将全球语音业务研发中心设在中国,这是西门子移动电话首次将一个全球研发中心建立在中国。
一枝独秀能几时
7月17日,信息产业部公布,2002年上半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达到184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6%,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中国固定电话用户今年上半年增长1990万户,已达1.98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增长3135万户,达到1.76亿户。
在当前全球电信业寒意沁骨的局面中,这样的发展速度无疑是令人惊叹和羡慕的,可谓是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
7月8日,全球著名金融咨询机构摩根斯丹利公司董事总经理以及该公司亚太区电信业分析师,约见在京几家主要财经媒体,对世界及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主要基调仍然是看好中国电信业。该公司认为,从实际情况看,中国电信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是不错的,新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增长前景较好,今后几年中国电信业的收入仍会有两位数的增长,中国仍然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市场。
市场对通信业务的需求,决定了中国通信设备市场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信息产业“十五”规划,我国电信业增速将达到21%,业务总量将增长160%。
尽管在2001年中国电信业投资呈现出放缓的趋势,然而其直接原因是中国电信的分拆方案一直议而未决、导致相关设备采购和建设陷入停滞。目前,南北电信已经分拆,2001年被压抑的采购量以及新的建设需求,必将在2002年下半年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爆发出来,成为电信业发展的又一股新鲜动力。
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之间出于互联互通的需要,对于能够提供寻呼、语音、数据综合业务的关口局设备的需求必将急剧上升。根据“有中国电信的地方就要有两家竞争”的原则,分拆后的南北电信应该进入对方地域提供业务。拆分后的中国电信在全程全网方面,相对于铁通、联通暂时处于劣势,新电信和新网通都不具有完整的网络。在竞争的压力下,尤其是在企业化的背景下,双方会加快网络的补全,用于互相补网的传统程控交换机、光纤传输等设备将重现商机,预计市场价值将达数百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网络升级以及3G基础网络的准备。目前,中国电信和网通已经开始向对方区域渗透,随着其大规模补网和互相渗透的开始,电信分拆带来的巨大的电信设备采购必将提上日程。
然而,置身经济全球化巨浪夹裹下的中国电信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保持一枝独秀的可能性必然越来越小。如果在接下来的2003年、甚至2004年,全球电信业依然是流年不利,那么,中国电信市场的独角戏还能唱多久?这个问题成为摆在许多人心头的一个悬念。
通信产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