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市场 >

多媒体短信业务将掀起亚洲移动通信新一轮浪潮

2003-01-03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亚洲人对各种无线通信新产品接受程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亚洲无疑已经成了全球的实验中心———制造商首先在亚洲推出新产品,然后在一旁观察在这些新产品上究竟能够开发什么应用。2003年在无线通信市场,亚洲人的头等大事便是MMS(多媒体短信)了。具备MMS功能的手机还将提供网络游戏以及其它各种增值业务。
  从电信公司到制造商,以及众多曾经遭受互联网泡沫打击的行业,对MMS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在他们看来MMS很可能是将无线互联网变成盈利源泉的催化剂。众所周知,之所以会形成互联网泡沫在于对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过于乐观了,在.com鼎盛时期,业内普遍认为每隔100天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就增加一倍。现在这种过于乐观的估计再度出现在MMS领域:诺基亚的发言人KeithNowak预测未来MMS的增长速度不会比SMS(文本短消息)逊色。那么MMS的增长速度将会相当惊人,因为SMS发送量已经从2001年的1000亿条增长到2002年的3600亿条。
  早在两年前,日本和韩国就推出了原始版的MMS业务。第一款被市场大规模接受的多媒体手机由诺基亚制造,这款手机内置了数码相机,能够传送静止图片以及视频片断。2002年夏天,诺基亚在欧洲和亚洲同时推出了新款多媒体手机诺基亚7650,遵循它一贯的做法,基于这款手机的最新应用只在亚洲推出。亚洲版的7650准备了一个可选配置AirCard,通过该装置用户可以再将地址和注释追加到数码相片后面,这样将数码相片发送给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负责将图片打印出来,就成了一张新颖的明信片。诺基亚至少要到2003年以后才会在美国推出MMS手机。与此同时,诺基亚的竞争对手索尼爱立信公司也推出类似于诺基亚7650的产品T100,这款手机只在亚洲进行测试,而且也将在亚洲初次登场。
  手机制造商为什么会有如此举措?一般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更感兴趣的是购买汽车以及电视机,而不是那些无线小玩意。要使西方人接受一件新事物,往往得花费数以百万计美元的广告费用。而在亚洲则不一样,在这里消费者很容易接受一些甚至还没有验证过的新技术新产品。
  整个产业界无疑对MMS寄予了厚望。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他们期望高费用的MMS成为其新的盈利亮点:在香港,每条MMS的费用介于38美分到2美元之间,而短消息SMS的费用仅为13美分。与此同时,手机制造商则期望MMS手机可以阻止其不断下滑的收入。
  但是对MMS最热衷的莫过于那些广告商了。来自美国李奥贝纳广告公司新加坡分公司的经理JohnBorzi将MMS看做一件至关重要的市场销售工具,通过这个工具各种广告包括商家优惠卷以及产品介绍可以以多种形式直接发送给移动用户。Gartner的分析家预测,MMS将成为第三方公司的销售工具和广告承载媒体,到2005年之前80%的新手机将会接受到通过MMS承载的广告信息。

中国信息产业网(www.cnii.com.cn)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