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开源社群前辈级元老李圭烽:开源是一种精英主义

2015-01-22 10:57:40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李圭烽建议想参与开源的新手,先从加入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软件专案开始,学习贡献一己之力。因为开源社群不仅能累积个人实力及作品,更能培养人脉

  当今前几大的IT公司,有几家在微软已成为全球软件霸主的时候,还是间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但如今却已能与微软平起平坐,甚至Google市值一度还超越微软,其中不乏采用开源专案的公司,与微软过去策略联盟操作手法相反,这些公司并非直接贩售软件赚钱,而是以其提供的服务获利,打破过去认为开源存在学术界,仅是乌托邦产物的观念,连当年位居软件霸主的微软,今日都不得不低头,积极拥抱开源。

  早在20年前开源作业系统Linux正式版发行的时候,Mozilla研发经理李圭烽就已投入开源世界,看着开源软件从学术走到商业化的演变过程,他说,相较于早期微软的独占盈利模式,封闭的作业系统,限制对外部开放API,买了电脑或软件却不能完全拥有控制权,对于使用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过去质疑开源的声音,在于企业无法从中获利,但是现在全球前几名的大公司,规模甚至超越微软,其中许多产品都是开源专案,再次证明开源也可以盈利,需要改变的是商业模式,或许企业无法直接从软件获利,但是能通过软件提供的服务产生商业价值。

  企业先付出才能获得买不到的资源

  开源的观念兴起,冲击了这世界不同的面向,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拥抱开源,过去以微软为代表的产业联盟合作形式,已经不再只是唯一,甚至慢慢瓦解,李圭烽以台湾企业为例,诸如联发科、华硕以及友讯科技等,开始把产品的程式码开源出来,台湾音乐串流平台KKBOX也采用了许多开源专案,并将成果回馈至社群中。

  企业开始接纳开源理念,也为自己创造正面名声,李圭烽表示,更重要的是能吸引来更多支持开源界的技术人才,而这些人通常也是社群中的活跃分子,背后拥有丰富的社群资源,且长期习惯在开源社群下工作,早已拥有许多开发软件的丰富经验,不少是企业花大钱都请不到的人才。而在企业吹起开源风的带动下,也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采用开源专案,甚至在开放的氛围下,也会受到开放的压力,渐渐的把程式码对外释出。

  另外,开源模式所代表的不仅是开放原始码,更重要的是开源社群的合作模式。传统企业科层组织的形式间接阻碍了创新,如果依照金字塔的组织架构,产品的创新以及发展方向,仅交由少数几个位在金字塔较顶端的管理者决策,将会限制创意的广度以及深度,创新程度一定不及分散式的组织,李圭烽表示,像是Facebook与Firefox长期发展单一产品的组织,特别适合这样的合作形式。

  台湾由于电子业太过发达,李圭烽认为,硬件公司的工作吸走了多数人才,在人才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因此软件业的发展也比硬件产业的发展弱势很多,过去台湾一直被认为有软件公司却缺乏软件产业。但是他观察到,台湾的开源社群发展却是亚洲国家里数一数二的蓬勃。

  「台湾之所以开源社群兴盛,跟开放自由的风气有关」,他解释,有不少人向他一样从学生阶段,就开始接触开源软件开发,慢慢地整体软件业发展环境被建构起来,也吸引来像是Mozilla这样的组织,把Firefox OS如此重要的开发团队放在台湾,这不只是在国际上少见的情况,同时也是对于台湾软件发展的肯定。

  开源不只是开放原始码,更要拥抱社群

  开源不仅仅是开放原始码,更要拥抱开源社群,李圭烽说,如果开源专案掌控在一间公司手上,就有很大的机率受到公司策略的牵制,失去开源的自由精神,而他说,Google的Android系统就是一个例子,虽然Android也是开放原始码的计划,但是经过Android一次一次的改版,Google控制的程度也慢慢增加,甚至在2014年的Google I/O还发表了UI设计语言Material Design,希望一统Android平台App的设计风格。

  不只是作业系统本身的限制,Android与iOS的App在设计上,也受Google与Apple严格的规定,例如要公开上架的App,禁止使用Script等限制。而且App想在Google Play或是App Store上架,都需要经过官方审查,所花费的时间长短不一,李圭烽认为,这也违反开源频繁部署的精神。

  因此不少标准制定或是开源专案采用基金会的方式运作,以第三方的组织来自各单位的参与成员,互相平衡控制开源专案的力量,如同是Openstack基金会,李圭烽认为,像微软也是通过基金会来主导。NET开发框架的开源,这是一个正确的作法,至少基金会是一个第三方的组织,较不会受到微软的控制,从这个作法更可以看出微软开源的决心。

  开源门槛高,擅长沟通的IT精英才有影响力

  开源观念不只冲击传统的企业、政府,甚至对于个人影响也很大。李圭烽认为,虽然开源主张的是开放自由,打破资源私有化人人都可以参与,但实际上对于开发者来说,「参与开源的门槛要求很高,实属精英主义」,每个人都应该是可以互相合作的个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工作技能,当工作上需要合作或处理问题时,能自己直接找到相对应的人,互相交流沟通并自己解决问题,而且有这种能力的人,将得到更多的资源做更多的事。

  在传统科层组织模式下,为了解决工程师不善沟通又得与他人合作的情况,而企业会设立如公共关系或是由专案经理,与对方窗口负责沟通。李圭烽说,太阳花学运是一个运用开源模式的好例子,组织成员平均能力优秀,互相合作与执行任务的效率就会很高。

  而且传统闭源的软件开发作法,当员工为公司工作,所写的程式码都属公司的资产,往后离职到了下一间公司,过去所开发的程式码带不走,作品无法累积在个人的履历上,但是在开源社群上的任何历史记录都是公开透明的,开源开发者过去参与了哪些开源专案,在社群的活跃程度,程式能力在程式码上皆一览无遗,而且在开源社群的活动与人交流的过程,无形之间会为自己累积个人信誉,未来寻找工作或是创业人脉时,也是很重要的资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负面的名声也是会被流传的。

  就连Mozilla本身在招募人才上,也把应徵者过去在开源社群活动的纪录,作为评量的重要指标。李圭烽表示,刚毕业的新鲜人,过去有参与开源社群,他们可以依据纪录了解应徵者的能力。但当应徵者出社会一段时间,仍然持续在开源社群贡献,表示真的具有高度参与开源的热情,他们会优先考虑。

  李圭烽说,想加入开源社群的新手,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个自己最常用,或是有兴趣的软件专案,例如像Firefox浏览器等,并与社群中的人聊聊,看自己是否与社群的人属性相近,进一步可以修复一些简单的Bug回报,随着自己能力的增加,可以逐渐负责更多的工作,李圭烽认为,开源社群不仅能累积自己的实力以及作品,更能累积人脉。

  不过,李圭烽点出了全球开源发展的隐忧,过去的开源社群大部份存在学术界,由于没有商业考量,发展较自由且多元,整体来说专案很多但规模偏小,但是现在由于企业看到开源也有其商业价值,纷纷将资源投入开源专案,使得专案规模庞大不少,但是也因为如此,专案皆倾向某几个大专成果回馈案,多元性因此下降。

  Mozilla研发经理:李圭烽(Thinker)

  自称台湾1.5代开源人,从高中开始参与台湾大小开源社群,活跃至今超过20年,也是Hacking Thursday聚会的创辨人之一。目前是Mozilla Taiwan的首席工程师,也是Mozilla在台湾最早的一批工程师之一,专业领域是Linux/FreeBSD 的系统程式、嵌入式系统、分散式系统。

相关热词搜索: 开源 微软

上一篇:数据为先,做“云”端的服务者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