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114”每天4.5万次“无可奉告”

2004-03-16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6人侦探组收集信息
  小本子专记疑难户
  话务员告诉记者,1995 年开始,疑难用户越来越多,中心曾开展“人人献号”活动,提倡话务员利用业余时间查找疑难用户的信息。后来,每位话务员都有了小本本,“献号”活动结束了,习惯也留下了。
  话务员随时把用户查找不到的单位记录下来,然后想办法上门核对,无论找到的,还是找不到的,每天都会上交班长或值班长。有的话务员还利用业余时间骑车查找未登记的单位。
  现在,自动语音拨打系统每天与企业核对电话号码信息上千条,加上话务员手里小本本的作用,查号中心每天的疑难用户受理单从过去的200多张降低到六七十张。
  大企业主动挂号
  主动登记的大型企业讲述登记的理由如出一辙:方便客户、确保品牌信誉。
  没有登记的单位基本上是租赁大型招商大楼的商铺、写字楼和路边个体小店,而且各有各的理由:25%的单位说“经常搬家,来不及登记”;30%的单位说“我们有自己的渠道联系客户,要114干什么”;10%的单位强调“商铺的隐私权”;5%的企业误认为“登记还要收费,划不来”;10%的单位说“不知道有这项业务”……
  读者要求强制登记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一位女士说:“工商局要依法办事,法律没有规定工商局强制企业登记电话号码,这不是工商部门的工作。”
  假如,“不知道”或“忘记”登记的理由能够让消费者忍受的话,那么对于为躲避责任而故意隐瞒电话、在产品上标假电话的商家,是不是应该有部门出来管一管呢?

新闻晚报

相关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