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无线增值市场进新战国时代 许可证发到6千张

2004-03-26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考量这组数字,运营商层次的寡头竞争和最终用户端的蓬勃需求无疑是两大助推力。
  新战国时代
  纵观电信分拆改革之后的中国电信运营格局,从移动到联通,从网通到电信,几大运营商都一门心思要做成全牌照服务商,而打造“天地一体”(移动、固网一体)的无线增值平台无疑是抢占制高点的当务之急。
  根据目前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情况,运营商迫切希望建立一个增值服务的门户网站。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用户只能够通过手机上网才可以浏览到各种服务,但是受到终端屏幕尺寸、网络速度的影响,用户通过手机很难非常直观的找到自己称心的服务。通过利用互联网这一目前信息量最大、资源最丰富的通道,可以吸引到更多用户关注。
  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来说,目前由于一些SP的经营不规范,对运营商的形象产生了一些副面效果,运营商也希望通过统一的业务管理来规范市场。
  这种竞争,实际上已经从纯粹的无线通信网络延伸到了固话网,比如中国网通的“灵机e动”,就是要打造以固话网为基础的小灵通的无线增值服务,而中国电信紧锣密鼓打造的下一代网络,更是瞄准了下一步双网融合的大势所趋。
  在运营寡头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无线增值服务市场已经进入到基本面健康的正循环,而健康的基本标志,就是产业链的生态逻辑日渐清晰。
  产业链共赢
  “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无线增值服务产业链,对运营商、服务商和用户来说都有好处,而在这一产业链中,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谁也无法通吃市场,”北京星魅彩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龙女士对记者表示。
  以第一波互联网泡沫中曾被炒作一时的WAP业务为例子,“当时也曾一夜之间涌现出上百家WAP业务的服务商,北京地铁里面的大幅广告也着实乍眼,但是接下来却很快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碎而消失,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运营商自上而下的产业链构造思路不清晰,当然用户数量基数不够和需求不足也是另一方面的因素。”
  产业链构造思路,说白了就是谁挣钱,怎么挣钱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任何投资都是打水漂,而无法实现回报,大量的SP也就没有了动力和生存资本,自然不能培育出一个百花齐放的市场。这之后,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无疑是一个转折点,也旋即引发了其他几家运营商的积极跟进。
  但是,运营商的转折只能提供一个充分竞争的自由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日仍在不断增长着的SP/CP,谁能胜出?谁不得不被淘汰?当市场的主导权在很大程度上转移给了增值服务商之后,相关的压力也迅速被传导过来。
  “内容是制胜的绝对关键,”一位电信增值业务的资深观察家对记者表示。他的论据是,首先内容竞争是无线增值服务竞争的主阵地,“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因特网信息服务(ICP)许可证3901个,占省颁牌照总数的66%”。其次,在抄袭之风盛行的网络上,基本的内容服务如铃声、彩信、IVR等似乎都没有任何门槛,甚至一个人、一台机器、一根网线,就可以过起很滋润的小日子。
  专家认为,无线增值服务是一个典型的大规模、低成本、个性化的产品,大众化的用户、娱乐化的界面、年轻化的应用是其成功的基本特征,在这一市场中,拥有多元化资源背景的增值服务商必然受到用户和运营商的欢迎。但另一方面,拥有多元化资源背景的企业,却往往是“老牌”的企业,市场在考验着他们的商业灵感,能不能抓住新一轮的机会。
  “前面的路还很长,”市场人士认为,“这种群雄并起的局面,在3G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还会进一步膨胀,现在正是积极打牢基础、整合资源、树立自己核心竞争优势的时候。”

新浪科技(tech.sina.com.cn)—中国经营报

相关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