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混战 各种衍生产品百花争鸣

2004-09-29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从最开始的QQ一支独秀到现在的十个手指也数不完之多的IM产品, 中国的用户,真的需要这么多IM产品吗?
  每个IM产品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每个IM产品的推广又有什么不同的吸引之处?
  答案是2个字:没有!
  IM,即时聊天,是一种最原始的交互,最原始的沟通, 现在加入了无线方面的交互,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我们国内的IM企业是否有想过? 还是一味的走QQ过往成功的模式? 复制再复制?
  IM除了单纯的即时聊天,如QQ,雅虎通外,现在还有不少衍生产品,如针对游戏的IM工具, 如以六度交友理论为依据的交友类IM, 有网游中增加的IM工具,也有多媒体P2P软件中加入的IM… 其中,以P2P软件中加入的IM最为成功,国内P2P软件中,几家都做到同时在线几万人,其中POCO软件甚至做到同时在线15万人的峰值。
  单纯IM产品围攻QQ,逼抢IM市场
  早在今年年初,首先是IMU就举着"互连互通"的大旗闯进即时通讯市场。凭借与QQ、MSN等多个即时通讯软件互联互通和"为合作伙伴免费提供即时通讯技术平台"的强大攻势,和IMU联盟的网站越来越多,目前已发展中华网、千龙网、卓越网、九州在线等数百个合作网站,刚刚推出不过4个月的IMU注册用户已迅速上升到500万。这样的发展速度的确是让人觉得IMU值得期待。
  6月份,雅虎推出了雅虎通6.0中文版,着重加强了沟通的娱乐性、用户个性的展现、更便捷贴心的个人操作, 同时还整合1G的邮箱,相册,搜索等功能和服务。
  7月份,新浪在其推出的"了了吧"毫无作为之后斥资3600万美元宣布正式收购朗玛UC,UC据说是QQ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新浪不惜花天价买下,正表明了新浪对于即时通讯市场的企图心。
  同时,网易在推出新版的网易泡泡之后,不惜做赔本买卖向用户开放免费发短信的功能,企图吸引并留住用户。丁磊称,网易1.7亿的通行证用户都可以直接登陆网易泡泡,而目前注册用户也超过1500万了。
  一向都是做追随者的搜狐,也不甘落后,借助于"搜Q软件的客户都可免费发送手机短信"用"搜Q"挑战腾讯QQ,谋求在即时通讯市场的一杯羹。
  最近,又盛传TOM与AOL携手共同推出中文版ICQ,TOM作为门户老四,而ICQ是即时通讯的老大,两者联手进军中国的即时通讯,无疑是值得关注的。
  一场即时通讯的圈地运动就此展开。
  围攻的结果?独木桥难过
  如此众多的企业进军IM市场,有如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弄不好就会在半道上被挤下去。
  所有这些跟随QQ的后来者,都没有一些很创新的跟随者策略,他们唯一的特色仅仅就是名字变了,面板变了,顶多是添加一些更迷人的场景、表情,在语音视频这些常规的方面做一些新的、小技术含量的突破,再就是以免费短信为诱饵,而营销上、策略上,他们甚至还不如QQ,更莫说有创新的跟随和快速的超越。
  但QQ的竞争者都忽略了一点, 要用户改变一个聊天工具,就犹如要一个人放弃了原来的社交圈子….难! 现在这些竞争者的努力,只能去改变新成为网络人、没有IM工具的新增人群。
  暂无作为的UC。UC虽然作为唯一能与QQ抗衡的成功跟随者,但基本上就是个QQ的翻版,没有多少创新动作,UC已经纳入新浪网的旗下,而自收购以来,也并没有见到UC有多大的动作。
  网易泡泡一直是最为积极的,尽管以免费短信作为诱饵,也不见得有多大效果,还包括搜Q,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比QQ更吸引人的东西,而就在线人数和注册用户来看,还难以对QQ形成威胁。
  雅虎通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大张旗鼓的登场后又归于平息,无论是整合相册和搜索,还是以1G邮箱为诱饵,都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
  而IMU虽然以其看起来很新鲜的联盟策略在上半年有不少动作,但能有一大批网站推出自己的IMU某某通,仅仅是IMU角逐市场的开始。何况,IMU宽松联盟政策下虽然揽下了各种较大流量的网站,但同样产生了一个该即时通讯定位混沌的问题,缺少网聚一大类群体用户的优势竞争力,用户分散。
  总之,众多企业血拼IM市场,存在很高的风险,而回报也未必很大,甚至血本无归。
  填补用户需求空白,是突围而出的捷径
  虽然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飙升,但QQ和MSN已经能满足网络用户即时交流的需要,是否有必要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而需要更多的即时通讯工具存在呢?我们能否换一种思路呢?反而可能因满足了用户的空白需求而慢慢赢得更多用户。

ChinaByte(e.chinabyte.com)

相关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