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家校通”平台惹争议

2004-12-24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目前本市部分中小学开通的家校联系平台有多个版本,但功能类似,对于老师和家长之间如此紧密及时的联系,各方反映莫衷一是。
  学生:有被监视的感觉“家校通”项目推广部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学校正式开通这个平台前都会让学生家长填一份意向调查,但是很多调查表都没有到家长手中。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家长如此紧密的联系显得有些反感。高一学生小磊说:“几点到校、几点放学甚至是我在课上打了会瞌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他们都用短信传来传去,实在让我感觉很不自在,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学校:给老师减压还是加压
  市中心某中学的校务办公室主任介绍说:“至目前为止,参加这个系统的家长人数已达500多人,占学校总数的70%以上。”
  对于建立这样一个联系平台,校方和老师大多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不过,也有一部分老师认为,有了这个渠道后,家长要求任课老师天天汇报孩子上课的情况,要做好这件事实在是费时又费力。家长:跟踪易产生逆反心理
  吴女士和丈夫经营着一个规模不算大的私营企业,她儿子所在的学校这个学期也建立了这么一个家校联系的平台。吴女士告诉记者:“儿子生性贪玩,我和他爸平时到处跑,有时候连家长会都赶不上。学校装了家校联系系统后,我可以及时知道他当天有没有上好课。”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于这个家校联系的系统都非常欢迎,可以让他们比较清楚地了解孩子的行踪甚至是思想上的变化。
  但是,也有不少家长认为,短信、网上留言都是间接的交流,有些事情还得跟老师面对面。一位在合资公司做财务的贾女士告诉记者:“有一天,我收到女儿班主任的一条短信,说我女儿已经安全到校,当时老师肯定是为了节省时间用了短信群发功能。事实上,那天我女儿生病在家,当时我心里很不舒服。再说,把孩子看得太紧很可能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新报

相关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