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限于即将走下坡的固网业务,本身没有可靠的业务增长点,又受到新通信技术手段的替代与分流的冲击。特别是在2002年南北分拆、互相进入以后,又面临着多家公司激烈竞争的夹击。两年多来,两大固定运营商尽管做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固网经营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还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
移动通信的替代作用使固网本地电话业务增长放慢。固网新增用户数从2000年以后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虽然2003年猛增4852万户,但这种回升是由于“小灵通”大发展的结果。如果扣除准移动业务的小灵通,2003年固定电话实际新增用户只有2437万户,比2000年已经下降了近1/3。全国固网本地电话业务收入2003年已开始出现负增长,2004年负增长已相当明显。
固定电话增长放慢,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地区电话发展趋于饱和,农村普遍服务机制还没有建立;但更重要的还是由于移动电话(包括小灵通)的替代作用。在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超过固定电话后,这一替代进程还会加快。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美、日等通信发达国家,固定电话用户总数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负增长,这种情况在我国早晚也会出现。
另一方面是IP电话分流作用。主要是对固网长途业务(包括国内、国际与台港澳通信)构成挑战。IP电话开放竞争后,主要由六家大公司经营,其价格定位只有传统长话的一半左右,因此发展迅速。全国IP长途电话通话时长在2003年超过了传统的长途电话。由于我国适合打电话的IP骨干网还没有建成,而现有公用互联网在通话质量和与PSTN话机互通方面的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
目前我国提供的IP电话绝大部分仍然使用传统的长话网,并非真正的VOIP技术,因此也尚未构成对固网长途的真正分流,包括IP电话在内的长话业务仍然是带动固网收入增长的主要业务之一。但从长远来看,随着IP网的建立,IP分流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目前我国固网运营商有两个新的业务增长点。一个是小灵通,另一个是数据与多媒体业务,特别是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这两个增长点协助固网公司减缓了增长率的下滑,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它们都还不足以扭转固网运营商的困境。
IT.com.cn(IT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