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三网融合是民生工程 需以打破垄断为突破口

2009-04-14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09/04/14

  广电总局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
  广电部门加强对影视产品市场的管理对三网融合来说是好事,但是三网融合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而是一项民生工程。 三网融合的推进应以打破垄断为突破口。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部分”提出“支持和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创造新的社会需求。”他同时指出:“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
  有关专家分析,三网融合将催生大量的新型消费需求,如手机电视、手机电影等,创新百姓的生活工作方式, 提高信息生活的品质。在重庆,据广电部门相关人士透露,正在与有关方面进行接触,以后重庆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看连续剧,这种剧每集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毫无疑问三网融合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便利,同时也能为社会节约资源。
  三网融合本是民生工程,然而近期一些地方的广电部门在推广数字电视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这种推广模式却越来越背离利民惠民的本意。
  据《京华时报》消息,福建莆田市在全面推广数字电视过程中,采取关闭模拟信号等方式强行推广,受到当地用户的质疑。实际上,并非莆田一地如此,在许多地方,数字电视已经成了牟取暴利的工具。如许多地方的用户在更换数字电视之后,家里的第二第三台电视机都需要购买机顶盒才能使用,有的还要为第三台电视机支付收视维护费,而机顶盒大多由广电部门负责定价销售。很多用户表示为此将多支付千元左右。
  当地广电部门只顾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而忽视了有线电视用户的接受能力,甚至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同时数字电视的高收费和实际服务水准不如预期,也是公众不满的重要因素。
  发展数字电视原本利国利民,但是在执行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市场垄断。广电部门控制着广电产品的市场准入、生产过程、销售网络等整个链条,数字电视在地方的推动更像是行政命令的强制计划,而非用户的自由选择。看起来广电数字电视的运营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但是都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吃定一方百姓。
  三网融合必然会引进更多的服务商,届时某部门“吃独食”的日子就要结束了,一块大蛋糕就要分给众人,习惯了垄断好处的广电部门会坐视不理吗?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获取最大的利益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诚然,广电部门在内容的制作上具有优势,广电行业本身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但是目前这种广电部门控制整个产业链条的市场结构显然不合理,损害了广大公众的利益,更不利于三网融合的推进与实现。实现广电产品的制作与销售网络的分离,引进多元化市场主体竞争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三网融合是国家既定的产业引导政策,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的现实是:部门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这不利于三网融合的发展。因此应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多元竞争,以实现三网融合的良性发展。

通信信息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