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中移动搭建“双创”平台:让站在风口的创客“飞”起来

2016-05-30 09:45:55   作者:计育青   来源:飞象网   评论:0  点击cti:


  在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创客”这个概念,并对社会大众参与创新创业以增加市场活力给予了热切的期待。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知识群体,成了创新创业的一座“富矿”而备受重视。
  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拥有较好知识储备、市场经营经验和一定创业资本的人毕竟凤毛麟角,因此在创业创新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该如何调动这一最具创业活力和创业潜力的青年群体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2011年以来,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移动联合组织了“百万青年创业计划”,在全国2000多所院校帮助了172万多名青年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五年来,云南移动在共青团云南省委的指导下,在全省38个高校建设了“MM创业就业基地”,举办了近200场孵化培训会、150多场就业培训沙龙活动,组建了80个创业团队,招募了3000余名手机应用开发爱好者,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校企合作:倾力打造标杆工程
  2011年,云南移动以中国移动应用商场Mobile Market为依托,在高校校园内建设了“MM创业就业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勤工俭学、体验、团务五大职能服务。2015年,云南移动针对高校“双创”项目规模开展的需求,进一步将“MM就业创业基地”整合升级为“MM创新孵化基地”。
  据云南移动互联网分公司创新孵化事业部经理陶宏义介绍,升级后的“MM创新孵化基地”明确定位于项目孵化和帮扶,以创新孵化为方向、培训和帮扶为手段、联接社会创新驱动力为目标,将其打造成为大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课堂、实习的实验室、创业的空间。在传统培训、沙龙基础上,云南移动强化了孵化职能,以教练式的商业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2015年,由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移动互联网分公司、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昆工“MAK创客孵化器”成为了全省首个“MM创新孵化基地”标杆示范基地。共青团昆明理工大学委员会书记潘金军在接受飞象网采访时介绍,作为“昆工创客”行动(MAK)的创新创业孵化战略平台,昆工MM创新孵化基地现有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入驻企业(团队)25家(支),其中法人企业14家,创意团队11支。
  据了解,孵化器可为创新创业学生和团队提供三大保障:一是免费配备办公场地和基本硬件设施,开放校内实验设备资源,实现“拎包入驻”;二是提供培训、指导、政策等软环境方面的支持,实现“无忧创业”;三是秉承“开放包容”的原则,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文情怀并重,重视企业与社会双重效益发挥,使孵化器成为学生创业路上的“良师益友”。
  “昆工MM创新孵化基地暨MAK创客孵化器现已具备较为健全的服务管理制度,拥有较为齐全的创新创业项目路演、评估、培训、导师等创新创业软硬资源,具备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和企业加速等‘一站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帮扶服务体系,入驻团队创新创业项目前景和成长性好。”潘金军表示。
  自昆工创客孵化器运行以来,先后有3支团队累计获得2100万元的融资支持,1支团队在中关村成功创业。
  除昆工MM创新孵化基地之外,“咖啡场”众创空间是云南农垦集团与云南移动合作共建的一个“咖啡场-MM创新孵化基地”。这个基地采用前店(咖啡场)后场(MM创新孵化基地)的运营模式,打造“从种子到杯子”的全产业链,整合“咖啡专业平台+文化平台+创新孵化平台”,构建全方位创业资讯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据介绍,“咖啡场”众创空间会定期发布政府创业就业服务政策和相关的服务,连接社会企业项目引入高校,为学生实习及项目的参与提供支持,并为创业团队提供设备、创业路演、沙龙培训、公共服务、资源对接等服务。
  目前,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四所高校的“咖啡场-MM创新孵化基地”均已投入使用,今年预计将完成22家咖啡场建设。
  四大服务:为创客打通上升之路
  陶宏义表示,在“MM创新孵化标杆基地”暨“MAK创客孵化器”的项目中,云南移动提供了硬件、物业、项目对接、用户等四个方面的支持服务。
  在硬件方面,所有入驻的个人和团队都在使用云南移动提供的办公设备;在物业和流程方面,提供了公司运营所需的所有物业服务,包括入住、评审的流程等;在项目对接方面,孵化基地和孵化器有一系列的服务,可以帮助创业项目得到更多市场化、社会化投资机构的认识和关注;在用户方面,云南移动将创客互联网业务的传播嫁接到自身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营销体系中去,助力项目快速与用户完成对接。
  “Watch Me”是获得“首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国赛金奖”和“创青春全国创业大赛互联网组云南省一等奖”的项目,已经申请国家软件着作权并获得了1200万投资。该项目团队成员均为昆明理工大学学生,专注于为残障人士量身定制手环、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和APP,而“Watch Me” 智能手表就是其中的明星产品。
  “Watch Me”项目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刚开始什么经验都没有,“MM创新孵化基地”为他们提供了成功创业人士的经验介绍、专业导师和顾问的指导,让他们在商业模式、团队运营、技术研发、资源对接等方面获益颇多。获得1200万投资后,“MM创新孵化基地”又为他们提供了合理、合规管理资金的建议。
  小滋生活网项目创始人王伍涛是昆明理工大学2012级学生,他的项目着眼于以“O2O”互联网模式打造校园、小区及写字楼的及时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线下商家、线上资源,扶持大学生创业、引进地方特色产品等多种方式,打造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大学生掌上超市。在创业之初,王伍涛同样面临着创业方向和决策等方面的困难和困惑,“MM创新孵化标杆基地”为他配备了导师,帮助他答疑解惑、梳理思路,并帮助他搭建平台、连接资源,寻找优质的合作企业。
  如今,小滋生活网成为了云南首个高校生活网平台,是“MM创新孵化标杆基地”的代表性案例之一,曾获得“首届云南创新创业大赛最高奖项‘杰出创业奖’”“第二届云南省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首届昆明理工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荣誉。
  昆明益口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七名在校大学生和三名专家组建运营的,主要从事生态食品生产及绿色农业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咨询、生态食品销售等业务,曾获得小森孵化器50万的投资,拥有整套畜禽动物生态养殖技术及其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十项),月销售额10000元。这家公司现有3亩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日产高品质鸡蛋200枚,有3家合作公司。
  在创业之初,昆明益口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客们也遇到了场地、资金等资源匮乏的难题。“MM创新孵化基地” 为他们提供了场地和一整套的硬件设备,让他们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办公室。同时,还为他们组织了多次项目路演活动,使他们有机会向社会上的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展示自己的项目,并获得了公司启动的原始资金。
  潘金军告诉记者,自从2015年以“昆工创客孵化器”、“昆工创客咖啡馆”等众创空间为平台的“昆工创客”行动启动以来,已举办教育培训活动50余次,参与学生3000余人,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或项目111个,其中团队95个、企业16个,由自主技术创新驱动的项目占比29.4%,互联网+项目占比88.1%,电商项目占比52.3%。目前项目总数较2014年增长108%,涌现了如watch me 、小滋生活网、菜鸟驿站等创新创业典型。
  创业大赛:让创客走得更远
  今年5月,由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移动、省学生联合会等主办,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中国移动MM创新孵化基地等承办的两场创新创业大赛在昆明举行。5月18日,第三届“移动4G+”-“创青春”云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这项比赛以搭建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为宗旨,致力于增强广大青年创新创效、就业创业的能力,发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赛设云南省第七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云南省大学生公益创业赛3项赛事。自启动以来,共收到37所高校372件参赛作品。为有效促进优秀创业项目落地,搭建创业投融资平台,大赛首次设置了创业项目路演环节,从决赛入围项目中抽取25件作品进行现场路演,并邀请了十余位企业家、投融资机构代表等为创业项目把脉。
  5月20日,第二届“移动4G+”-“彩虹人生”云南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决赛在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举行。大赛组委会共收到云南省各职业院校申报的高职组参赛作品167件、中职组48件。经过层层选拔,共有高职组153件,中职组36件作品进入当天的终审决赛。
  “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用这样一句玩笑话来形容互联网大潮对从业者的巨大推动力。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无疑就是最大的风口,越来越多的青年创客已经或正在涌向这一风口。中国移动高效整合资源,与政府部门、高校合力搭建的创新孵化平台,无疑让创客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开启自己人生梦想的第一步。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