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想要开了挂的人生、就应该这样思考

2018-01-05 14:05:48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但极其希望将自己训练的更加理性。然而,在不断探索的路上,我发现有很多人竟然和我一样感性,而真正理性的人在生活或工作中却极其少。而极度理性的人,却站在金字塔的顶尖,俯视着我们这帮感性的人。我虽然并不清楚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到底有多少人决策时仅凭感性思维,又有多少人决策时是非常理性的,但我敢根据二八法则大胆的猜测: 在生活和工作中,依据自己的喜好、情绪、直觉做决策的人占绝大多数,而在决策时,绝对理性思考+客观分析的人,仅占非常少数。
  曾有位记者问查理芒格先生:“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您如此成功的秘诀吗?” 老先生回答:“理性”。是的,理性。查理芒格今年已93岁高龄,每天还是会坚持阅读。他的孩子笑称他是长了两条腿的百科全书。而他作为巴菲特的合作伙伴,用他的理性+刻意练习,与巴菲特一同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成为投资界顶尖的那0.1%。
  当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时,并不相信,觉得老先生说的有点夸张。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在人物传记里的探索后,我发现:老先生的回答竟然是对的!
  可能因为我是女性,因此我在选择人物传记时,非常感性的,带有个人偏好的选择了更多女性人物传记来读,而非更加理性的选择一半女性、一半男性的人物传记,看完后再做个理性对比,看看是否有不同的人生心法。你看,小到选书,都是感性思维占了上风,你难道不觉得人其实是非常不理性的吗?所以,非常抱歉的,今天文章中的小案例,大部分来自女性人物传记。有点以偏概全,但我还是希望能说明白理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同时代的萧红与杨绛
  萧红与杨绛是我们熟悉的两位同时代女性,但她们的命运却有着如此不同。萧红的人生,因她的感性、倔强充满了坎坷与艰辛。跟随她的标签是:意气用事,不计后果,情路坎坷,穷困潦倒,英年早逝。但作为同时代的杨绛,人生虽也起伏动荡,但她的理性与智慧却贯穿着整部回忆录,渗入她的文字。相比而言,我更喜欢杨绛先生的一生。
  伊丽莎白泰勒与玛丽莲梦露的感性与偏执
  伊丽莎白泰勒与玛丽莲梦露是两位貌美的外国女星,她们当时在影坛的地位,可谓是十分显赫。两位都是感性的美人儿,但她们的过于感性与偏执,将自己的生活搞的乱七八糟。泰勒一生七段婚姻,最后一次是年过半百时,找了一位小她十几岁的卡车司机,婚姻又是草草收尾。她一生都在寻找亲密爱人,却一生都没有找到。梦露因性格原因,几次婚姻不幸,更是带着与肯尼迪总统的艳史,在家中不明身亡,让人嘘唏不已,一代美人就这样消逝。
  相比之下,再去读宋美龄、林徽因、香奈儿的一生,你会发现这些女人做决策时,绝不仅仅跟随自己的感性思维,随着喜好情绪乱来,而是非常理性的、客观的做决策。她们审时度势,总是可以做出最优决策,让后来的人生越走越顺。
  宋美龄选中了蒋介石
  表象上看是蒋介石娶了宋美龄,但背后的真相却是:宋美龄选上了蒋介石。像蒋介石这样的军人,没有出身,也没什么文化,靠武力打下天下,并不受到当时所有人的认可。而蒋介石在当初宋美龄的五位婚姻候选人当中,各方面条件都不是最优的。但宋美龄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也客观的分析了像蒋介石这种武力选手,非常渴望一位有社会地位,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更具匹配价值的漂亮夫人。而以宋家当时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他们两人的结合算是双方理性的选择。后来,他们成就了彼此,成为了最佳搭档。蒋介石非常尊重宋美龄,欣赏她的才干,鼓励她施展自己的外交才华。宋美龄也真的一心一意为夫君,不负众望,去美国来了次超级演讲,拉来了各种赞助,成为当时中美关系的纽带。
  香奈儿的时代
  香奈儿又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过平凡人的生活?她根本不屑一顾。嫁给有钱人?自己出身又太卑微。好吧,两条路都走不通,靠自己奋斗吧。她开始了自己特立独行的一身。
  她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即使和富有的伯爵恋爱,依旧坚持做自己的事业,并保持着对当时社会的敏感,这种敏感也让她成为引领当时时尚的一个风向标。她剪短发、设计贴身衣服,为了方便当时女性外出工作。当时一战刚结束,法国的男人差不多死了一百多万,女性为了支持家用,开始外出工作。繁琐的长发,当然不适合体力劳动,因此剪短发、穿剪裁合体的衣服是时代的需求。她的设计总是领先整个时代正好半步,被人们无限追捧,视为时尚界领军人物。她的魅力,不仅在于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她内在的才华与坚韧,当然更少不了她一次又一次面对命运的决折时,果敢的理性。
  林徽因的选择
  林徽因也是一个懂得审时度势的女性,徐志摩爱她爱到休了第一任结发妻子,而她最终还是选择了更为传统的梁思成先生,并陪同他走完了一生,为丈夫的事业贡献了一生,最终让自己的名字被世人传颂。虽然我们眼中的林徽因依旧是感性的,她柔美的文字,娟秀的诗词,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但不得不说她又是一个极其理性的人。在海外攻读完建筑学的她,回国后参与设计了人民纪念碑,并将喜爱的艺术美学融入到所有的设计中,同梁思成先生一同为当时的中国建筑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我眼里,她也是一个面对人生重大决策时,绝不轻易跟着感觉、喜好走,而是会更加理性的去决折。
  如果以上这些例子并不能打动你,让你变得更加理性。那么,关乎自身生死攸关的事,你总该理性决折了吧。带你去看一组可怕的医疗决策数据。
  在人山人海的医院里,你排队1小时,终于见到了医生。医生在望诊两分钟后,马上给你开出一份处方,你是拿了处方就去药房取药呢?还是会多问医生几个问题呢?
  大多数人都是谢过医生后,马上去取药,我当初也是。因此一个简单的皮肤过敏,被医生当实验品,过度治疗,引发了不少并发症,让整个自愈过程变得异常艰辛。
  假如你拿到处方后,不马上去取药,而是选择问医生几个简单的逻辑问题,或许你可以避免很多可怕的并发症。90%以上的广谱药品其实只对30%~50%的人有疗效。这是医药公司与统计分析师们并不希望你知道的真相。我亲爱的姑姑就犯了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她去年12月被查出血小板减少症,但找不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医生给她开了激素药,药品可以快速增加血小板。后来这个药品产生了抗药性,不够好用了,医生给她换了一样激素药。后来经查询,这个激素药其实仅对30%的人有疗效,而对肝脏的损害却高达50%。用大白话说:这个激素药的疗效仅为30%,而对肝脏的损害率高达50%。理性的决策一定是:放弃这个治疗方案。因为你的收益只有30%,而损失却高达50%,并且对肝脏的损坏是不可逆的。但是她当时听信了医生这个权威的建议,选择了服用医生推荐的激素药,现在出现非常多的并发症,伤了元气。我听到这个事情后,非常难过,理性的帮她做了分析后,准备带她去最好的协和医院去寻找更优的治疗方案。
  但你知道吗?有多少人被医生过度治疗吗?有多少人领了医生的处方,就乖乖去拿药吗?答案竟然是90%,多么可怕的数字。病人在生病时,压力会非常大,因此决策系统会受到干扰,会选择信任医生这个权威,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与客观分析。
  因此,理性思考,就算不能帮助我们成为像查理芒格一样的投资界大神,不能帮助我们成为着名作家或名人,但至少可以在生命攸关时,为我们自己,为我们所爱的人做出最优决策。
  当然,我今天所表述的,很可能都是错的,也不代表我绝对的反对感性思维,但我确实认为理性是更加优化的决策系统。而在面对重大决策时,我们真的需要非常理性。在闲暇的生活中,你可以尽情感性,可以去写诗、去作曲,看电影看到痛哭流涕,与朋友聊到开怀畅饮,这些都是非常棒的人生体验,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人生。但我还是希望你尽量训练自己的理性思维,因为它至少会保障你的船在航行时,不偏离航道,并提前预判风险,甚至提前做好风险防范,然后稳稳地向着目的地航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