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Σco领导力丨精细运维,给民众稳稳的“数字获得感”

2020-04-30 09:28:10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从“只上一张网”“只进一次门”到疫情期间政务服务“不打烊”;从数字便民到直面疫情的“大考”……数月以来,多地数字政务改革交出了不俗的答卷。
  事实上,近年来,为了提升民众“数字获得感”,创新数字治理方式,中央到地方均持续加码数字政府建设。然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并不轻松,从以往烟囱式信息化建设到建设集约化、一体化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打破制约数字化生产力提升的政策障碍和体制瓶颈只是开始。从建设到运维再到运营,数字政府的建设面临的挑战不断变化。
  数字政务背后的运维之痛
  以“最多跑一次”为代表的数字政府改革,无疑给民众带来便捷的办事体验。以前办理业务要跑上多次,现在,在一些省市,只要材料齐全一次就能全办好,而且还可以邮政送达,大幅降低了办事的成本。
  行政效率提高的背后,是政府服务和各项业务活动的一体化整合。政府业务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协同一体化,要求业务应用大集中,这就意味着运行平台一旦出现问题,业务会大面积受影响。为此,运维须能够快速响应,在较短时间内定位故障。此外,业务应用大集中后增加了各种设备,系统平台复杂度骤增,运维难度也随之大幅增加。
  作为政府在数字化转型的亲历者和重要的参与者,华为对政府数字化转型中的运维之痛有着深刻的洞察:自动化运维程度低、运维队伍能力不足、运维工作总是事后“诸葛”……
  华为中国政企运维总监赵建波对智慧城市项目中的运维痛点,感触颇深:
  “智慧城市运维涉及政府多部门协调、多厂商合作、多平台管理,且设备类型多样,设备可用性高。而客户的运维能力是薄弱的,管理难度大、运维效率低、成本高;运维的手段保守而传统,故障发现不及时,运维质量也无法保证;针对多厂家、多部门、多应用等情景缺乏统一运维的组织流程。”
  三分建设、七分运维。在政府数字化转型中,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政务云,这些项目蓬勃发展的同时,背后都离不开精细化和实用化的运维支撑。政府IT运维变革尤为迫切。
  运维升级:“救火队”变“防火队”
  各地推动数字政府的热情高涨。但从财政的角度来看,包括智慧城市项目在内的政府数字化转型项目前期投入大,但在项目交付后,后期运维和正常运行都受到了技术、人才、机制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建设的初衷大打折扣,也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事实上,华为也曾面临运维转型之痛。
  华为自身IT运维走过4个阶段:第一阶段经历了“手拉肩抗”式运维;第二阶段大量使用脚本、工具;第三阶段将各个工具拉通,也是在这一阶段华为神农统一运维平台IMOC雏形逐步形成;第四阶段IMOC实现标准化、自动化,也建立了自身平台生态。
  当前,华为管理着全球200多个数据中心、5万多个机柜、30万台服务器、1000+PB的数据、百万级VM和多个异构云环境。经过30多年的运维实践,凝结成现在的IMOC平台。该平台有“监、管、控、服、营”五大核心模块:“监”实时把握设备和业务的运行状况,“管”把所有资源进行统一登记, “控”和“服”处理运维产生的问题,“营”把所有资产、资源的使用状况、运行状况以及健康状况集中可视化展示,让运维人员心中有数,快速解决问题。不仅如此,IMOC还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采用模块化方式,具有强大的扩展性,可以让合作伙伴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并作为模块集成到平台上来。
  目前,IMOC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机场、政务云等场景,是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的不二选择。
  华为打造生态黑土地,激发生态创新,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故事还在继续,对#Σco领导力#的诠释也将更加精彩!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