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从历史街区的“智”变,看上海城市精细化治理之旅

2021-08-17 09:20:51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作为上海着名地标
  百年田子坊的一举一动
  都牵动着整个上海
  田子坊建设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经济转型时期,因为首次创立将城市文化保护与创意经济相结合——在老旧的石库门风情小巷引入300多家各具创意的民营小店而名声大振。多年来,田子坊吸引了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旅游团队,从早到晚游客络绎不绝。
  至今,这里建筑的房龄动辄八九十年,消防隐患、房屋老旧、反复装修、巨量客流带来的管理难题近年来愈发凸显。罗峰(化名)是田子坊的一位咖啡店店主,今年四月份,他的店铺曾遭遇过一次安全事故。由于晚上关门前忘记将电器全部关闭,凌晨店内的电器发生了自燃。“如果不是消防部门及时赶到,造成的损失不堪设想。”
 
  从垃圾分类到改造老旧小区、整治街面,从提升政务办理效率到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正积极探索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数字治理新路子。
  拿田子坊来说,田子坊共有建筑154幢,商户300多家,空间分布密集且仅有3个出入口。这里的弄堂都非常狭小,最宽的部分也就4米,最窄的不到两米,有很多安全隐患。然而安全又是重中之重。如果全部依赖人工巡查,从隐患排查,问题发现,到后续解决,都容易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其实,罗峰首先应该感谢的,是上海精准、协同的“一网统管”新治理模式。关键时刻,安装在店铺内的消防感知设备在监测到自燃后第一时间主动报警,通知消防队员及时赶到,以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损失。
  田子坊整个商业区目前已经接入240+烟感,70+倾角仪,16+垃圾桶满溢等感知设备,并且通过布设8个客流眼,实时感知区域人流。同时,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接入了智慧化平台,实时守护着社区的安全末梢。
  田子坊的改造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缩影,也是上海城市智能体建设的成果之一。除此之外,南京大楼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与区级城运中心的相互协同,例如自上而下的大客流协同管控,以及自下而上的事件一键求助;春江小区布设智能AI默默守护社区独居老人;瞿溪路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沿街商铺自治主动性的提升;黄浦区初步建成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经济运行四大板块共15个专题应用。另外还有如徐汇区的12345系统,从时间、空间和人群三个维度,构建智能感知发现、数据分析研判、人机协同处置的闭环全流程。
  这是一场不同于以往的智慧城市之路,一切起于城市的末梢。
  传统的城市治理往往自上而下,而基于城市智能体架构的治理理念恰恰相反—一个超大城市的治理,是从城市最小管理单元开始。这是理念上的突破以及实践上全新的探索,为精细化管理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思路,即在一个城市中围绕精细化把治理颗粒度做到更细,把更多的管理力量聚焦在颗粒度上。
  
  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进入深水区,站在数字时代大门前,华为正在用科技助力上海、乃至全国,打造出一座座智慧之城。
  当大数据、AI、云计算、物联网等 ICT技术日趋成熟,作为智慧城市技术催生的土壤,智慧城市开始了二次进化。为了迎接数字时代,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城市智能体”,以人为本为目的,以智能协同为手段,打造智慧城市极致的体验、健全的体魄、发展的体系。将最新的ICT技术深度融入政府业务服务和城市应用服务之中,真正让政府感知数字技术带来的价值,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以田子坊的治理方案为例,它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全面延伸城市感知触角,运用房屋、实有人口、感知、AI、水电、12345热线、客流等十多类新增数据,聚合50多家生态伙伴,提供消防安全、房屋安全、大客流安全、高空坠物、非机动车安全、电梯安全等20多种数字治理解决方案,实现管理单元连点成面,实现以生命体、有机体对治理场景进行感知和管理。
  从南京大楼、田子坊、瞿溪路、春江小区到更广泛的场景,上海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正在不断上升。
  “安全实时守护,让上海老城厢烟火气更加温暖人心”。如今走在田子坊的街头,感受着这里的生活气息与智能科技,一切都让罗峰很安心。
  2021年9月23-25日  上海
  华为全联接2021
  华为邀约千行百业
  继续携手推进全球数字化进程
  深耕数字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