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华为助力河南高速打造高用户感知的公路视频互联网平台

2022-01-25 09:24:04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正在渗透高速公路的方方面面,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顺应时代发展。
  2019年,交通部发布《全国高速公路视频联网工作实施方案》及《全国高速公路视频云联网技术要求》,目标建设“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的高速运行检测体系,不断优化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出行需求。
  作为我国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河南目前已有21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191公里,位列全国第五。2020年河南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和《关于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意见》,全面启动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到2025年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0公里以上,新增通车里程3000公里以上,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力争通车里程居全国第四位、路网密度居全国第五位。这预示着河南高速必将肩负起中原交通重大的历史使命。
  高速公路里程领先,部分运营业务必然承受较大压力,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河南高速要想达到交通运输部提出的标准,就需要面对视频监测前端在线率、监测设备覆盖程度、视频监测高清化、视频智能分析功能等挑战,以消化高速公路通信、收费与道路管理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
  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收费数据、高清视频传输等业务的支撑,达成路网运营的精准化、出行服务的智能化,成为河南高速公路联网中心关注的重点。
  华为高速公路视频云联网解决方案为智慧高速赋予生命力
  在智慧高速的建设规划过程中,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选择与华为合作建设云联网平台,华为充分发挥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优势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河南省高速公路的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华为曾在2020华为全联接大会上面向交通行业市场正式发布综合大交通解决方案,提出智慧公路场景的四个阶段之一便是通过公路视频云联网,实现可测、可控、可服务。基于综合大交通理念以及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华为提出高速公路视频云联网解决方案,采用“云、边、端”的总体架构,以云边开放构架构建高速数据底座,支持应用持续演进。
  为提高视频监测数据质量,河南高速联网公司对高速公路进行了高清摄像头补点,有效提高摄像覆盖范围和密度,尤其增加了对事故高发区域的摄像头覆盖。同时针对视频监测高清化不足的问题,将省内高速公路原有标清摄像头替换为高清摄像头,并配置人工智能模块,满足业务判断的诉求。
  图片来源: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网
  为优化视频的分析功能,河南高速智能视频网采用人工智能芯片,整机可提供512路高清视频编解码、100路转码能力、16路智能视频算法。基于云边协同的AI解决方案,通过云平台的高质量智能分析应用服务,利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和计算机智能优化算法对所采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对拥堵事件、交通事件、平均速度、公路流量、公路气象等开展监测分析,做到路网交通状态实时监测,同时系统能够实时地进行监测、报警、记录、传输、统计等,在交通管理部门有限人力的情况下,有效地对道路交通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公路网的交通运输能力,为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和道路运营提供极大的帮助。整套监测体系建设完成后,河南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可通过云联网平台,按需调阅高速公路沿线高清视频,为应急指挥、协调调度、政府决策等提供有力支撑。
  同样,广大出行者也感受到了智慧公路的便利。河南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在微信上提供了云视频服务,人们可在“河南高速”微信公众号快速检索、查看全省5000余路高速公路、收费广场、服务区、桥梁、隧道等区域的实时视频,通过7X24小时的“云直播”掌握最新路况,避开车流高峰,更好地规划出行路线。有了云联网平台,“河南高速”公众号可以更实时地刷新施工、管制路段信息,提醒车主及时绕行。从实际价值来看,这些落地举措切实增强了大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云联网平台的上线标志着河南省高速公路监测体系正式跨入“云时代”,对推进全省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监测体系建设、提升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行与服务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服务于更高效的人车出行。
  华为在智慧交通领域已深耕多年。面向未来,华为将继续加强科学先进、高效统一的视频云联网监测体系的研发,推动高速公路视频云联网解决方案的广泛落地,与更多交通行业伙伴一起共同推动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造福国计民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