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 >

亚马逊云服务:给初创企业提供一片云

2015-07-15 13:57:20   作者: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评论:0  点击:


  6月初,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在上海开幕。亚马逊AWS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执行董事荣永康现身戈壁投资“绿洲计划”分会场,做了主题演讲并全面介绍了亚马逊AWS的各个方面。

  荣永康表示,尽管公有云刚起步,不可避免要面对来自传统IT行业的竞争,但云服务已经是国内外都认可的趋势,不管是初创企业或者中大、大型企业都能利用云削减开支。它们进入中国市场后,国内的风投机构会是亚马逊AWS进入国内后的主要合作对象之一。

  亚马逊云服务

  荣永康:其实还是始于我们的电商业务。最初我们是用传统的方法,当时企业要上一个网站或者商品到我们平台非常费劲。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就和现在AWS的创始人安迪·杰希说:“这样不行,必须要把这个模块化。”所以一开始的想法仅仅是模块化。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很多初创企业觉得我们的工具非常好用,我们也慢慢意识到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服务我们平台的企业,也许还可以成为电商、Kindle之外的第三块业务,所以就有了今天的AWS。

  做IT尤其是做软件实际就是把自己的经验融合起来。我们起步早,所以比别人发展得快。另外,过去这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家都看到这是未来的趋势。因为很多初创和中大型企业用了云之后有更多精力按照商业流程作出创新以面向内部需求或者外部市场,他们认为这减少了不必要的开销。每天10多万人入驻问题只有五个人就能搞定;两三千台的服务器,六个人分倒三班就足够。如果是传统的IT行业的做法,没有二三十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这样就省下来很多资源,这些资源放到业务创新上就会产生出许多效果。

  是的,目前在整个集团营收占比为7%~8%。我们2014年全年营收共50亿美元,利润是10亿美元。贝佐斯说AWS是增长最快最重要的业务,他希望在AWS可见的将来甚至会大于电商的收入。

  肯定会的。因为当你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成本就会下降。这时候我们就会主动降价把多出来的这部分利润和我们的客户分享。

  我们AWS的定位全球都是一致的,就只是一个技术平台,但是怎样把这个平台推广到某一个市场,我们觉得必须跟国内当地政府合作。例如我们当年跟嘉定区政府一起合作建立联合孵化器,嘉定区政府也觉得他们不可以一直靠汽车行业和制造业,必须要转型。我们年内可能会利用孵化器引进国外的初创企业到中国来,这件事地方政府也很支持,地方企业也可以多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中国计划

  荣永康:我们的合作伙伴主要有三类。首先是针对初创企业的投资机构,从天使投资到A轮、B轮、C轮我们都会覆盖到。第二是AWS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他们在公有云方面提供企业级的解决方案,从系统集成到云上的运维和咨询服务。第三种是我们的运维合作伙伴来运维我们的数据中心,这是在中国独特的监管环境下必需的。

  公有云其实刚刚起步,所以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传统IT行业,因为传统行业是要卖他的服务器和存储,但是公有云的出现意味着不会再有很多人去买这些东西了。所以传统行业非常担心这个趋势,但是这个趋势已经开始,是不会逆转的。有了公有云,企业尝试新的理念不再需要走流程去申请预算买服务器,到公有云上几分钟就可以打开几百台服务器。尝试的新理念如果有效果就可以继续增加服务器,没有效果可以直接停掉。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而是业务模式的突破。

  并非竞争关系。Reckspace最近也宣布和AWS会有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很多大企业其实不会把所有东西都放到公有云中,而是选择使用混合云,所以传统的数据中心依然有需求。混合云的市场在美国过去两年经历了爆发性增长。传统IT企业也意识到必须加入到公有云的趋势中,他们会是混合云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传统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也提供云主机和云服务器服务,和AWS虽然有重叠,但很少。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公有云的平台的角度,另一个是从企业开发和应用软件架构做得好不好,还有部署和运维部分有没有按照规则严格执行。我们公有云有系统管理的工具、部署运维的工具。如果某一个地方使用量突然由于未知原因爆发,我们会通过应用管理界面或应用开发端口向客户发送警告。只要企业用好我们的工具,一般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我们会建议所有客户在开发阶段就要做好由于软件或硬件原因宕机的准备。如果在设计和开发阶段就考虑到了所有宕机问题,那么应用自然就会写好,架构自然就会搭好。另外上AWS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企业只要在开发的代码里用好我们的信息,很多东西就会自动隔离,不会影响到整体的运维。另外我们公有云还有弹性流量负载机制,会把客户应用分成几个不同区域平行运行,一个区域出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区域的运行。我们期待公司开发团队能够参加我们网上和面对面的培训或者考取我们的认证,这样公司内部有了相关专家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因为软件开发的具体场景企业最了解,我们并不十分了解。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