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比银行和证券公司这样的金融服务机构更依赖信息了。在突飞猛进的IT技术牵引之下,银行和证券公司们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构架在其信息技术之上。
不久前,有证券行业资深人士发出警告:在不久的将来,证券公司专业化服务的能力和记录将成为券商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内容,技术行将回归本位,不再扮演主导业务的角色。由此,一场关于证券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应该如何处置其信息部门的讨论就此展开
,有观点指出,像保洁、食堂一样,企业信息系统的创建和维护同样可以外包出去,而国际上的一些成功案例似乎也已显示出:IT外包服务正在成为金融服务机构凸显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迷陷技术误区
不久前,一篇名为《冬虫夏草》的文章在证券行业内广为流传着,身为资深证券人的作者杨松在文中指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纯粹的新技术应用在帮助券商更加方便客户交易、更大容量吸纳客户的同时,也使券商的客户离他们越来越远。创新已不可避免地打上技术的烙印,业务失去了灵魂地位。
这种观点很快在证券业内引起共鸣。实际上,证券公司在不断地进行人力和资金投入搭建其网上交易、呼叫中心、手机炒股等新业务平台的时候,普遍存在因过度关注搭建信息技术架构而使业务沦为附属品的现象,杨松概括为:技术实际上始终是在脱离业务独立发挥作用,而且技术很快遮盖了业务的灵魂地位并取而代之,“业务沦为品种设计和流程管理”。 事实上,对于这些金融服务机构来说,技术创新是当然不能摈弃的“命穴”。当别人在不断推出基于新IT技术手段的业务模式,跟上是这些企业唯一的选择。因此,这些企业每年必须花费数百万元添置设备和进行技术开发及人才储备,东方证券公司总裁助理、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舒宏估计,现在证券公司大多数的成本都在IT技术的研发和维护上。
杨松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10年几乎是在IT技术牵引下一步步走过来的,而在证券公司角色由单纯的证券交易委托“通道”转向“客户服务者”的过程中,渠道、交易、外围,都不再构成证券公司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证券公司、银行,这些金融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应该在哪里?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大陆银行副总裁迪克·休伯认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消费者口味”。因此,自从大陆银行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向商业客户以后,就开始逐步外包其内部服务业务,从餐厅服务到信息技术。他们只是希望摒弃自己不需要专长的领域,而将精力专注于“客户服务能力”这个核心竞争力上。“我们是优秀的银行家,而不是经营餐厅或者律师事务所的专家。”休伯如是说。
外包也尴尬
数字显示,目前已经有60%的美国企业正在享受专业的IT外包服务,而国内近年来才开始兴起此项服务。尽管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表示愿意接受IT外包服务,但事实上仅有不到1%的企业达成与IT外包合作的战略意向。为什么IT外包服务这个在国外可以蓬勃发展的行业,在国内还不能畅通地运转起来?
舒宏给记者总结,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内现在还很少有信誉非常好的专业化IT服务外包厂商,这是因为国内证券业自身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不像国外那么成熟,所以与之相关的其他业务自然也起步较晚。另一个原因是观念的问题,事实上证券业和银行业一样始终恪守着保持内部对IT的完全控制这样的规则,国内券商目前还普遍认为自己核心的信息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外包可能会导致企业失密和失去安全性。所以现在国内很多金融服务机构尽管也部分业务和IT外包服务提供商合作,但这种合作多局限在企业信息技术的外围,比如托管服务器,目前还没有谁敢于将自己技术中心的整体运营全部外包出去。
国内最大的金融行业综合网络运营服务商、一直致力于IT外包服务业务的UNIHUB公司的COO陈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随着我国对外资在证券经纪公司投资的放开,加上政策对券商保护力度的降低,国内大部分券商面临更大的竞争挑战,减少成本、扩大规模和增加服务成为券商的当务之急。而国外成功的IT服务外包案例显示,IT外包服务是券商降低技术运营成本和提高服务专业性的捷径。
某市场研究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IT业务外包市场在2007之前还不会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但是中国有1万多家大型企业和1000万家中小型企业。所以,在未来,中国会成为一个国内需求强劲的IT业务外包市场。
陈杭进一步指出,IT外包服务商的专业化程度是影响这个市场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要求IT外包服务商要具备良好的运营管理能力,要了解用户的行业特点,能够拿出真正适合企业业务的解决方案;而且,外包服务商应具有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此外,供应商是否有长期经营的企业能力、是否具备本地与全球一致的资源能力、是否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力等。
市场有待拓展
据IDC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IT外包业务在2003年将会达到1510亿美元,在2001年有80%的全球型企业将自己的IT事务外包给专业的IT服务公司,每年企业界对IT业务外包的需求有20%左右的增长。
不言而喻,IT业务外包
可能给金融服务类企业带来竞争力的提升。大陆银行的迪克·休伯认为,大陆银行将其IT事务外包以后有能力将时间和财力花在进一步加强核心策略上,这个核心策略就是充当顾客需求与市场之间的金融中介人,“我们提供的是按照个体顾客的需求精心制作的产品和新的、整体性的服务,生产此类产品的材料是信息和技术。掌握通往这些信息的渠道才是最重要的,而占有计算机、雇用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其运作并不重要。”
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大陆银行将其IT的内部服务事务全部外包出去,与系统集成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金额达数百万美元的合同。在国内,企业选择外包服务的重要动机之一在于其快速实现性。以目前众多企业广泛采用的数据中心外包服务来看,IDC的一项研究显示,企业数据中心采用自建与外包两种不同形式的成本之比为5:1;而那些从自建转向外包数据中心的公司的数据事故率已经降低了89%,同时每次事故受影响的服务器减少了11%,人员减少了44%。外包服务使得用户无须减缓其业务的高速增长,而能够更好地将企业资源配置到其核心业务环节上。
舒宏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券商都已经开始了IT外包的业务,券商们逐渐认可这种方式是因为这是将IT外包服务商的专业优势和券商自己的管理经验结合起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很好方式,虽然短期内中国企业还不会选择将IT事务全部外包出去,但这两方面的合作确实在随着彼此的了解而逐步地加深,也许经历一个阶段的共同成长以后,中国企业也会做出大陆银行那样的选择。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