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移动支付:联通移动下一竞争点

2002-08-28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移动支付能否得到推广和普及,最终取决于广大手机用户的认同。

  最近,eNet硅谷动力就网民是否使用联通和银联的移动支付业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33.23%的网民会使用这项服务,并表示完全信赖这项技术;16.15%的网民表示会考虑使用这项服务,但对技术还有些忧虑;9.94%的网民则直接表示不会使用这项新业务,主要原因是对技术还很担心;另外还有40.68%的网民认为,现金支付很方便。

  中国人最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电子支付则是两头不见面,摸不着看不见,完全是一种虚拟交易方式。对于那些习惯于传统交易方式的消费者来说,采用移动支付购物,一开始必然会感到心里最踏实。

  26.09%的用户对移动支付表示担心,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害怕卖方在交易中不守信用,钱划出去了,却收不到商品,否者一不小心掉进不法奸商设置的陷阱,要讨说法都没地方找人去;另一方面,网上窃贼防不胜防,你的就是我的,他的也是我的,网络大盗为所欲为地窃取他人电子货币为自己购物,“共享”着他人账户上的钱财。

  要消除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担心,关键在于,必须在技术上加强安全防范,尽可能地堵塞一切漏洞。所以说,培育移动支付市场,安全乃第一要素。

  首先,移动支付服务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万无一失”虽然有点儿绝对,但这必须成为服务商的基本原则,在理论上不能有丝毫的折扣,而在技术上的保障系数更要不折不扣。无线PKI ISM卡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障,集保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不可抵赖的要求于一体,从技术上解决了移动用户的心头之患。

  在移动支付领域,瑞典Paybox公司的互动式无线支付系统可以借鉴,该公司的安全确认相当严密,当用户在进行手机支付的时候,系统会通过手机发出提示:询问你这笔款项是否应当支付;在你选择确认之后,支付系统才会从远程账户上减去这笔账目,同时会发送一条短信息给用户,显示交易结果的支付数据。

  在国内,一些网络公司的手机支付系统也是步步认防。比如,用手机购买新浪邮箱,必须通过双重确认,在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后,会得到系统给出的一个8位数身份确认码,然后同意服务条款并输入这个确认码,还会得到系统给的第二个8位数消费码。通过双重认证通获得移动支付的资格,在一定程度上给交易双方提供了安全保障。

  其次,加强移动支付的保安力量。

  就像现实社会无法根除犯罪一样,网络社会同样不能禁绝黑客,移动支付的安全保障应以“防”字当头。对于这个问题,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小组讨论会发表了惊人的见解,“技术水平高的电脑黑客,我们可以养起来,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来堵住我们银行证券系统的各种漏洞!”“只要他们没有违法,没有造成损失,这种黑客高手,我们有关部门完全可以给他们每个月发一万块钱养起来!一些部门的系统要找到漏洞不容易,这些黑客却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什么不能为我所用呢?”在黑客横行的美国,以黑治黑早就成为政府机构和商业组织的拿手好戏,世界最著名的“黑客”米特尼克,现在就在为政府效力,从事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另一位非常有名的黑客佩特·扎科现任某知名安全公司的首席科学家,还经常为政府官员开讲座、主持网络安全论坛等。

  【两强相争  服务当先】

  由于移动支付适应了信息时代的消费需求,可以相信,这种支付方式在未来电子商务中必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6月14日,中国移动宣布,中国移动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实现多媒体信息服务的商用,并于年内推出手机小额购物服务。

  7月下旬,中国联通后来居上,与中国银联实施战略合作,将于今年底推出基于联通手机的移动支付业务。双方联手推出的“银联通”,将利用手机和银行卡的结合,拓展移动支付市场。根据双方的承诺,“银行通”用户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手机消费,可以完成银行卡余额查询、手机话费缴交、手机支付(商户消费)、网上支付等业务。在安全保障方面,银联通的数据传输采用国家商密委批准使用的加密机进行加密,保证数据不被破解和修改。

  可以预见的是,移动支付必将成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下一轮竞争的焦点。

  从现有手机保有量看,中国移动明显占据很大优势,不过,今年上半年移动电话用户新增趋势有了变化,联通新用户的增长开始提速,增长率首次超过中国移动。谁的移动客户多,谁就可能拥有更多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从移动支付的发展战略看,中国联通似乎领先一步,其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联实力强大,国内8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出资16亿元,今年底将有300个以上城市实现本系统内银行卡联网运行,100个以上城市实现各类银行卡的跨行使用,40个以上城市实现各类银行卡跨地跨行使用。明年,中国银联将“连”遍全国,中国联通的移动支付也将如鱼得水。

  毫无疑问,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移动支付市场上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序幕,谁能胜出,最终还得取决于服务。技术、安全、价格等因素,都是竞争者不可忽视的环节,只有在这些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目前大量的支付系统互不兼容,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移动商务(m-commerce)的推广。国内移动运营商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商业银行则多达十几家,彼此的支付系统如能实现相互兼容,无疑将有利于共同做大市场,最终实现多赢。据悉,惠普、朗讯、Oracle、Sun和西门子等欧美公司已经结成一个名为“PayCircle”的联盟,“旨在为全球移动设备用户提供一个移动支付的标准方式,而不必考虑商家和服务提供商们所使用的不同支付系统的差别。”从现在起,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介入移动支付竞争的同时,就要避免受阻于“兼容”的瓶颈。

  我国已经加入WTO,未来的电子商务必然要与国际接轨,移动支付也将面向各国用户,移动支付的前景是美好的。抓住机遇,把移动支付的蛋糕做大,电信、网络、金融等相关行业都将从中获得可喜的回报。

eNet硅谷动力

相关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