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从"寻呼一条街"看寻呼业的变迁

2004-03-26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记者随意采访了金昌北路的几家手机经销店的老板,他们无一例外都认为,寻呼机已经过时了,一位老板说,她现在的手机店就是以经营寻呼机起家的,但是她们2000年底就已经不卖寻呼机了。世纪之脉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郭兰婷告诉记者,她从1997年开始在金昌北路卖寻呼机,当时一天大概能卖出60至70部,可从2002年底开始,在金昌北路就再也买不到寻呼机了。郭兰婷认为,目前销售寻呼机利润微薄,没人愿意卖;就是有人卖,它功能简单,用起来麻烦,也没人愿意买。
  记者在一家手机经销店找到一位1998年曾经在兰州海华寻呼工作的店员,据她讲,当时海华寻呼平均10秒钟就有一个电话,工作人员一天五班倒,白天黑夜都有人不停地值班。1998年寻呼机还比较贵,仅月租费就要好几十元,但周围朋友60%都有寻呼机,大街上也到处都是各寻呼台的广告宣传牌,可是2000年之后,感觉呼机、寻呼台一下子又都消失了。
  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这似乎也是全国寻呼业留给公众最普遍的印象。据有关资料,1984年我国率先在上海开办寻呼业务,至1999年底,我国寻呼业已有1700多家经营单位,用户数达7000多万。1995年至1998年4年间,全国平均每年新增用户超过1593万户,2000年可以说是中国寻呼业发展到颠峰的一年,此后,寻呼业便开始急转直下,直到从很多人生活中消失。业内人士认为,长期缺乏创新、服务单一、重复建设、内部恶性竞争是导致寻呼业发展出现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
  对于寻呼业,也还有乐观的声音。甘肃天马通信有限公司经理张永峰认为,如果能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找出寻呼业自身的优势所在,或许能“再造”一个新的寻呼产业。
  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聂华林教授认为,寻呼业目前的状况是经济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手机功能不断完善,几乎能取代所有呼机现有的功能;手机资费的不断降低,各种优惠措施的推出,也使手机越来越大众化,让寻呼业失去了价格上的优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通信手段上要求更快捷、更便利、更便宜,手机显然更能符合这种需求。这种条件下,寻呼业除非有其更具优势的服务,才能够吸引大量用户,才可能继续生存发展下去。

新华社

相关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