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重庆晨报:屌丝云也有春天

2013-11-01 09:21:05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创业

  物联网竟然不赚钱

  2002年底,已经做到保险公司区域经理的方梓名辞职创建了一家通讯公司。创业之初,方梓名的公司主要做通讯代理。

  方梓名的最初创业并不算成功,直到后来从事短信群发后,其公司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于是在2007年,方梓名进入物联网领域。

  “物联网?我认为并不复杂,网络是现成的,程序员也容易聘到,在深圳你能买到各种感应器,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万不等。”方梓名并不是技术出生,他更擅长的是市场营销,很快,就拿下了水务集团的远程抄表、气象局的预警系统的订单。在方梓名看来,这种在以后被囊括入“物联网”领域的东西,“就是在水表、终端上装个手机嘛”。

  但另一个随之而来的苦恼是此次转型进入物联网领域并没有让方梓名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强。方梓名说虽然那段时间做了几万套产品,但是每套产品的利润仅仅只有几元钱。

  在此期间,方梓名突然发现,物联网之所以面临应用瓶颈,其中很大的一个问题是与现行的市场规律相抵触。“是政府买单,还是企业买单,或者是消费者买单?行业肯定最后还是希望落在消费者头上,但这恰恰是最不现实的。”

  2010年,方梓名缩减了公司物联网的规模,开始全力进入云计算。

  入云

  从呼叫中心到云端

  对于方梓名来说,“云计算”和“物联网”是两个极为相似的概念,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一位老乡在山的一边向另一边喊话,站在这边山头的人把老乡喊出的信息记录下来就是“物联网”和“云计算”所起到的作用。

  方梓名是在准备建呼叫中心的时候开始进行“云通”研发的。2010年,方梓名开始做呼叫中心,主要承接保险公司的业务。呼叫中心的业务不错,很快面临扩容,然而这个时候,方梓名面临着一个问题:如果在另外一个地方再建一个呼叫中心的话,那么两个呼叫中心将不能共用一个系统。同时,传统呼叫中心的弊端也让方梓名决定自己进行“云通”的开发。

  方梓名说,一个呼叫中心的建立是一项投资不小的项目。往往一个规模在300个座席的呼叫中心就要投入600多万元,而一个100多个座席的中等规模的呼叫中心投资也在100万到200万元之间。同时,传统呼叫中心还存在着一个业务、员工和座席不匹配的问题,比如说,电话接听员是一个人员流失率极高的工种,因为这份工作枯燥、收入不高,所以能够呆到几年的员工很少,而这直接导致的情况是业务和座席都充足,却由于没有员工,让企业遭受损失。

  方梓名对自己的呼叫中心进行系统改造,从而迈出了进入“云”的第一步。他说,他们将自己呼叫中心的电话同移动公司进行直接对接,也就是说把呼叫中心原本的局域网改造成直接上广域网。这样改造的结果就是,呼叫中心的员工不用再通过固定电话进行接听,而是通过自己的手机就能够移动工作。

  2.0版

  最大的优点是省钱

  如今,中宽从自己的呼叫中心演变出来的产品已经升级为2.0———云通。这是一个基于云端的服务器集群和交换机集群,形成一个集短信、邮件、传真等多种通讯方式于一身的一个通讯平台。

  方梓名为此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他有一个做贸易的朋友,在重庆的各大超市有70多个专营柜台。最让他头痛的就是对这70个专柜的营业员进行管理:补货、通知、调价都要挨个打电话。“挨个打电话通知员工,每人说一分钟就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把消息全部传达到;如果用短信通知,又怕员工没有收到;当然现在有很多用微信通知,但是对于底层员工来说,智能手机还没有办法完全普及。”朋友遇到的问题正是方梓名产品所能解决的问题。

  方梓名说,他们在“云通”中内置了录音功能,老板只要说一句,员工只需要拨一下键就能够收听,而每名员工是否完整听完了安排的任务,老板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查询。

  在方梓名看来,“云通”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为中小企业节约一大笔费用,企业不再需要建立一个呼叫中心甚至前台,只需要安装“云通”,每月花几十元钱就能够完成一个呼叫中心和3个前台所做的事情。

  市场

  引来风投不惧失败

  方梓名对于“云通”未来的市场持乐观态度。当然,云通的技术已经成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但是在方梓名看来,在“云”的领域,技术仅仅只是敲门砖,成功的商业模式和资本的引入才是在“云”的领域能否成功的关键。如今,方梓名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另外两把通向成功的钥匙。

  在最近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服务贸易(重庆)高峰会上,中宽已经同北京一家风投公司签约,对方将投入6000万人民币在方梓名的“云通”中。这在方梓名看来,公司能够吸引风投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而“云通”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抓住了商业从古至今的两条定律:信息差(我知道的,别人不知道)和信息处理判断能力。

  在方梓名的眼里,这已经是一个马上就要被启动的大市场,如果按照自己3年在全国范围内至少布局20万个云端的计划来计算的话,在布局完成后,自己的年盈利能力将上亿。

  方梓名说,自己的事业从今年年底“云通”推出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在此之前,为了研发“云通”,方梓名同其合作伙伴已经在两年内投入了800万,其中的一部分还是通过方梓名将自己的房产进行抵押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对于“云通”的未来,方梓名几乎没有考虑过失败,那么如果失败又会怎样?

  “我会继续融资投入这个项目。”方梓名说。

  本版文/重庆晨报记者 许星

  在重庆上周刚结束的云博会中,重庆中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梓名带着公司即将商用的新产品———“云通”参展。

  方梓名并非技术人员出身。在创立公司之前,他是一名保险公司职业经理人,在进入电子信息市场近10年后,他才误打误撞进入了“云”领域。现在,他戏称自己是一个进入云领域的“屌丝”。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3年后,中国第一家云计算产业协会在深圳成立。从此,以“云计算”为概念的公司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方梓名是在2010年冲入了这片“云海”。在两年时间中,他烧掉了800万用于研发“云通”,而其中的一部分款项来自他将自己的房屋抵押所获得的银行贷款。值得庆幸的是,在“云通”研发成功后,本周三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服务贸易(重庆)高峰会上,1000万美元的资金以风投形式进入中宽。

  如今,对于方梓名来说,中宽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