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华为联想小米的三种突围思路

2015-01-19 10:03:55   作者:李智勇   来源:新浪科技   评论:0  点击:


  平台化的成功案例里对手机行业参照意义最强的正是前面一再提到的微软。Windows这东西通过种种驱动支撑了无数外部设备(早期最关键的外设应该是打印机),在上层则让各种公司提供丰富的应用,最终形成了一个板结在一起的超大软件帝国,微软则处在这帝国的中心位置。这就是比尔盖茨说的:开放的、横向的模式的真正含义,大概也正因此鲍尔默才对这东西如此恋恋不舍吧。即使是乔布斯也根本无力撼动这么个东西,所以他必须从其它的边缘领域切入。

  产品是点,是先锋,但要想最终笑傲江湖恐怕都得走到平台化这道路上来,这也是一种正合奇胜。产品是要的,但在产品不足以产生足够差异的前提下,那平台就是重获新生的方式。

  从战略、管理的视角评价手机行业里对抗毛利率趋零方式的优劣的话:

  我认为平台化最优,贴身肉搏拼经营次之,拉技术差距再次,注入审美品位最后。

  因为越往后实现难度越高,审美这类东西能注入还能卖出利润来基本不可复制,拉开技术差距在手机这样有成熟供应链的产业里来似乎和大势相背离。贴身肉搏倒是能做好,但一旦面对平台化成功的企业就可能完全没抗力。

  有趣的是从产品的角度看,这种优先级则差不多是要掉过来,因为越是能注入特别的东西(不管是技术还是审美)就越能打造出独特的产品。但我认为从成败几率上看前一种排序更现实,因为这已经不是功能机的时代了,智能手机的同质化是大趋势,差异化则会被抹的越来越平。

  再看那些手机大厂们

  按照我们的假设可以把苹果之外的手机大厂分成三类:攀科技树的,拼经营管理的,打造平台的。三类大厂共同的地方则是最终都要打造出给用户用的产品。

  三星、华为可以划在攀科技树一类里面;联想则是拼经营管理的;小米则是打造平台的。

  这样一来事情就非常明显,如果攀科技树的能够摆脱产品同质化,打造出用户可感知的具有独特特色的产品,那会秒杀后两者。否则就会因为投入巨大,但毛利率上不来挂掉。

  如果打造平台的能成功的打造出平台,那毫无疑问会把拼经营管理的秒杀掉。

  前面已经提到过,在手机这行当里技术可以产生差异,但不足以产生用户可感知层面的巨大差异,所以我认为长线来看胜出的会是平台模式。

  平台模式若成,胜出的就更可能是一个中国公司,而不是三星,即使它能很快的掉头。因为三星这样的公司缺乏一个大的根据地来打造这种平台模式。

  从国内大厂的行动来看,大家似乎只顾着对小米的互联网思维进行像素级模仿了,但还没跟上小米做平台这思路。这大概是因为互联网思维有销量做背书,平台这玩法还缺实绩来佐证。但问题是不成的时候大家会犹豫,平台这东西要成了就没那么容易模仿了。小米则正在平台这条路上狂奔。空气净化器、盒子、电视、路由器等等纷纷上阵。对小米而言这确实也是必由之路,单依赖发烧、粉丝也许能维持现在的规模,但很难国际化,但平台是可以国际化的。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手机对App而言虽然也是一种平台,但这点对几家厂商毫无差异,所以可以忽略,因此生态链才是一种真的平台。

  上面就是我们要挖掘的必然性。偶然的会改变现实结果的东西显然还有很多,比如联想、华为比较不差钱,小米是就差钱,一旦融不到钱熬不到临界点,模式再有优势也是白搭。但这个上的挖掘太费力气了还是留给教授们去做吧。

  虽然已经写了很长,但其实这是半篇文章。

  结束语

  高晓松说张学良评价张作霖和蒋介石时认为一个是有雄才没大略,一个是有大略没雄才,结果这俩人一个丢了东北,一个退守台湾。现在来看,干手机这事还是需要张作霖和蒋介石的复合体的,需要点雄才大略的,因为这事一开始就是世界大战。

  中国人自汉唐以后一直积弱,所以往往就容易多小生意心态而缺俯瞰全球的视角。虽然偶尔有人作诗说: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但大多时候,大多人是在自己的小地盘上蝇营狗苟。这格局其实不太适合在这场世界大战里争胜。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