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流量红利"时代,运营商应该这样卖流量

2015-05-26 10:06:54   作者:钟伟山   来源:创事记    评论:0  点击:


  华为的邹志磊在巴塞罗那MWC2015大会上提出了“数据红利”概念,他提出运营商业务会经历四个红利阶段,包括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数据红利和信息红利。当运营商的话音收入受到冲击后,可以获得流量收入,即进入流量红利阶段。目前国内运营商的月流量支出是约200M,在日韩等国已经达到2G以上,而按照华为的预计,未来用户月流量支出需求可以达到50G。即使流量红利见顶,运营商还可以针对自己管道里流淌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从数据中获取价值。在此之后的信息红利则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4.0等有关,让电信网络成为各行各业的使能者,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蓝海。

  一、流量红利时代,运营商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数据红利和信息红利阶段离运营商暂时还远,现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人口红利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和4G的发展,流量红利阶段刚刚开始启动并且开启了急速上升的势头,随着中国“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启动,流量红利对于运营商的重要性日益重要,然而习惯了在“人口红利”阶段躺着就能赚钱的运营商,在流量红利时代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1.人口红利阶段,运营商掌控产业链,用户增加=盈利增加。

  从1997年到2008年,也就是2G时代,依赖手机用户快速发展而带来语音、短信(在中国还有特殊的彩信)收入,在这个时代,由于语音通信是消费者之间唯一的沟通渠道,因此只要用户加入了运营商网络,就必然会产生语音和短信的支出。

  因此在人口红利阶段,用户规模越大的运营商盈利能力越强,因为运营商会通过短号网等低资费语音捆绑,使得在同一网络的用户互相之间通话成本降低,从而获取更多的用户,而用户越多,其获取利润的能力就越强,用户人数和收入是直接成正比的,电话打得多,用户的ARPU值自然就高。人口红利阶段是运营商最为强势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互联网并没有发展起来,更没有OTT替代语音业务的沟通渠道,运营商掌控了整个产业链。

  2.流量红利阶段,BAT等移动互联网巨头垄断了流量,运营商增量不增收

  从2009年开始3G时代算是一个开端,直到2013年4G牌照发布4G元年的到来,流量红利时代正式来临,据工信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今年1-2月我国手机上网流量达到4.32亿G,连续两月实现翻倍增长,在移动互联网总流量中的比重达到89.3%。以运营4G最早也是目前领先的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今年一季度实现4G净增用户5300万户,4G总用户达1.43亿户,总用户数达到8.15亿户。得益于4G业务的抢攻,中国移动流量经营初显成效,一季度移动数据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58%。

  然而对于运营商来说,流量红利时代却让运营商陷入了“增量不增收”的困境,4月20日,中国移动披露2015年一季度主要运营数据,营收为16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净利润为238亿元,同比下降5.6%。增量不增收的原因无非就是老生常谈的OTT业务的发展挤压了人口红利时代的语音业务收入,用户通信沟通的渠道从人口红利时代的语音和短信转换成了流量红利时代的微信等OTT业务,用户无需通过运营商实现语音和文字等的交流,IM应用软件取代了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连接。运营商的人口红利已经不起作用,如果不考虑电话号码更换的麻烦,用户可以随意更换运营商,只要微信号或者QQ号不改变就可以保持随时随地的沟通。

  流量红利时代更依赖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而互联网的流量把控在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手里,运营商手里的无限流量实际上只是物理性质的流量,必须通过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应用,才能够产生流量收入,而垄断在移动互联网巨头手里的流量是非运营商可控的,在没有找到盈利的新模式的时候,运营商的增量不增收困境始终难以解决,只能靠用户不断增长的移动互联网使用需求实现自然增长。

  3.“互联网+”战略将加速流量红利时代的发展,也加速运营商流量资费下降趋势

  在今年年初的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以互联网+一切传统行业的方式实现中国的转型升级,在紧接其后的企业家座谈会中,网易丁磊提出了降低上网费用的建议,随后的两次国务院办公会李克强总理都提出了敦促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降低流量资费的要求。在5月15日,世界电信日的前夕,三大运营商纷纷都拿出了各自的降低流量资费的解决方案,虽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还未达其预期,但是对于利润KPI指标被国资委牢牢控制的央企运营商而言,已经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让步了。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实施将大大推动流量红利时代的发展,在未来一切都将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的,流量跟水和电一样将成为未来中国各行业以及家庭的基础需求,但当流量变成水电这种基础应用时,其对于用户的价值就会越低,即便通过流量产生的收入增加,但是运营商将会彻底地变成管道,失去了其未来的价值。

  4.电信业加速开放,虚拟运营商将争夺运营商的存量用户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4G时代初期运营商还能依靠人口红利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是随着政策趋向于推动电信业加速开放,未来存量用户不仅在三大运营商之间流动,而且虚拟运营商也将成为存量用户的有力争夺者,虚拟运营商用户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互联互通等方面存在瓶颈,也存在批零倒挂的问题,工信部明确表示将积极解决互联互通问题,随着电信业加速向虚拟运营商开放,虚拟运营商将成为存量用户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之一。

  拥有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一些互联网巨头(如阿里通信、京东通信)在未来还有可能结合其重点业务,利用虚拟运营商牌照打造更多适合自己核心用户群的流量场景,并且有可能这部分流量场景所产生的流量虚拟运营商是可以做到免费的。

  二、流量红利时代,运营商做好流量运营几个脑洞大开的设想

  在面对流量红利时代加速和流量资费下降的矛盾中,同时失去了与用户连接桥梁的情况下,运营商怎样做才能实现在流量红利时代的增量增收呢?在不考虑国资委严厉的利润KPI考核和运营商国企背景下冗长的审批流程,作为一个外行,我想到了一些对于现在的运营商而言可能是有点不切实际但是却合乎情理的流量运营设想。

  1.按需组合替代按类型组合:打破人口红利时代的计费方式,实施流量红利时代的计费模式

  现有的运营商资费模式,还是延续了人口红利时代的计费模式,由若干个梯级套餐构成,套餐的基本组成有语音、短信、数据业务、流量等,现在的计费模式是基于人口红利的模式来设计的,也就是订购的人数越多,收入越高,它对于超出套餐外的流量,采取的是一种“惩罚式”的计费,流量用得越多,花费就越多,在未设立流量封顶计划的时候,甚至会产生天价的流量资费。

  流量红利时代,作为管道的流量其实本身不存在任何价值,有价值的流量属于移动互联网公司所架设的独特流量场景和以及优质的流量内容,因此,流量红利时代的计费方式应该是“1+N+Y”式的收费,1是基础的低资费的基础流量+语音+短信的随意转换套餐比如20元1G作为月费的形式存在;N则是若干个流量可选包构成,按照应用商场的Top100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排序打造成若干个流量包(流量包的准入也可以通过竞标的方式来实现),比如“5元微信包”、“8元QQ音乐包”、“9元高德地图包”等等,用户在保持低资费基础流量的同时,可自由组合专属自己无限流量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组合;而Y则是中国移动的董事长奚国华在去年移动开发者大会上所说的第三条曲线,数字内容,如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音乐、手机阅读、手机动漫等应用,当用户在里面订购了收费的内容时,用户可以自动获赠阅读或者收听该内容的额外流量(比如订阅了一个专辑所需流量是300M,那么用户将获赠一个300M的4G流量,可以应用于其他任何应用上);用户订购的N和Y的流量包或者数字内容达到一个数值,可以减免当月月费。这种模式对于现在的收费模式而言的变革是温和的,在保持了基础流量的同时实现应用的按需订制,减少了流量溢出的浪费,而对于使用移动自有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时候,则实现“奖励式”的计费,订购的内容越多,获取的额外流量越多。

  2.流量免费,内容收费:架设流量市场,用OTT的方式OTT移动互联网巨头

  周鸿祎曾经放过一句豪言,说运营商如果由他来运营的话,电话、短信全免费,而实际上,他的360最开始也是通过免费的模式颠覆了整个杀毒行业,免费杀毒成功地集聚了一个亿级用户量的杀毒市场,并且通过流量运营攫取了比收费杀毒软件多几十倍的利润和扩展的空间。苹果所架设的AppStore,里面的绝大多数的应用都是免费的,但是很多应用都通过应用内收费来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对于此前需要一方面需要承接起全国的基站建设另一方面要应付国资委沉重的KPI考核指标的运营商而言,免费模式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当铁塔公司成立把三大运营商的基站建设都集中起来减少重复性建设的支出,这种免费模式开始获得了一些可能性,以后三大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一样,网络并不由自己建设,所有的数据都存储于云端,曾经非常复杂的网间结算、跨区。

  运营商之所以在流量红利时代受到OTT业务的挤压,是因为入口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移动互联网的生态是以BAT等为核心的,移动运营商是给边缘化了。苹果在一代、二代的时候并不给看好,也是属于边缘化的产品,但是苹果从一开始就做了一件颠覆传统手机生态的事情,架设了AppStore和iTunes两大内容市场,而运营商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无限流量资源来架设一个足以逆袭移动互联网生态的流量市场。

  运营商可以建立一个统一入口的流量市场,用户的手机号码就是在这个流量市场上的唯一通行证,而流量则是这个市场的基础货币,用户登陆后类似于WIFI登陆一样,可以自如使用手机的各种应用上网。进入流量市场应用,都可以免流量使用,当然了,不愿意登陆流量市场的用户也可以通过按流量付费的方式来使用各种应用。订购传统套餐的用户,每个月用不完的流量也是可以通过流量市场来交易,在流量市场交易音乐、视频等免费内容,而流量不够用的用户也可以在流量市场购买使用流量市场的用户剩余的流量。

  流量市场里面提供的免流量应用都是可以通过用户每天使用的大数据来排名的,而用户想获取免费流量,在登陆该应用前,必须忍受一个很短时间的广告以获取100M-500M的免费流量,流量可以用于使用该应用期间的流量,用不完的流量则可以用于流量市场的交易。流量市场除了提供应用,流量市场还提供音乐、视频、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数字内容既有运营商的内容公司提供的也有第三方公司提供的优质内容,用户订购优质的数字内容是收费的,而使用该内容的所产生的流量则是免费的。

  用户通过在流量市场登陆应用或者购买内容所获取的流量,除了应付日常的流量开销之外,多余的流量可以用于参加流量市场的投资以实现流量的增值,如流量虚拟股票市场、内容流量众筹,增值的流量可以在流量市场里换取到除了数字内容外的实物产品。

  流量市场将运营商无法转换为红利的物理流量,通过一个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超级入口转换成基于数字内容的可变现流量,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一种OTT的模式反OTT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在我的设想里,流量市场是不拘泥于手机端,因为运营商通过云端把一切都虚拟化了之后,用户只需要通过一个手机号码就可以在手机、电脑、电视、电视机甚至一切可连接的装备(比如互联网汽车上),登陆流量市场并且获取到免费的无限流量,这也大大拓宽移动运营商的流量场景,从而使得物理流量变现为数字内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三、流量红利时代,运营商的流量运营任重而道远

  在经历过人口红利时代几乎不用动脑筋思考盈利模式就能赚钱的时代,拥有巨大用户体量的运营商,至少在4G快速发展期还是有几年好日子可过,依然可以通过用户的自然增长以及消耗流量的视频等应用的自然发展,获取不菲的流量红利,面对沉重的利润压力和巨大的组织体积,运营商实现流量红利时代的转型难于上青天。

  就目前的模式而言,移动运营商的“智能管道”的“智能”二字根本无法凸显,移动运营商的无限流量没有办法快速变现,只能依赖移动互联网公司不断的架设流量场景驱动流量增长来获取流量红利。随着4G新增用户数逐渐饱和,运营商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思考流量红利时代的增长模式,留给移动运营商的时间窗口也许只有短短的一两年,而根据摩尔定律,流量红利时代存在的时间不会太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极速发展,流量红利时代很有可能会很快就给数据红利给替代。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移动运营商手里掌握着也许是世界上最精准的大数据,在流量红利见顶时,移动运营商说不定会在数据红利阶段实现王者的归来。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