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跨界:运营商应该如何接棒?

2015-07-14 09:49:51   作者:孙金华   来源:人民邮电报    评论:0  点击:


  所谓“跨界”,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开展的新业务跨越了企业所处的行业边界,进入新的领域。目前手机业“撕扯不断”,罗永浩华丽转身从英语老师转行做锤子手机;奇虎360斥资4.09亿美元投资酷派旗下互联网手机品牌“大神”;连格力也开始打起了“好手机,格力造”的广告语……

  当然,不仅是手机业,跨界也广泛存在于多种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寻找彼此的交集,进而形成合力,重塑行业。例如恒大集团原先是地产商,后来投资足球,形成颇具活力的品牌形象后,开始投资矿泉水、有机食品等领域。一般而言,跨界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单边跨界,目的是构建多元的生态链;另一种是跨界合作,构建双赢模式。在中国,以BAT为首的巨头已经开始了一系列跨界并购,传统三大运营商也已经开始进行小范围的试点与布局,但步伐缓慢,大众接受度还不高。

  单边跨界,构建多价值生态链

  布赖恩在1990年提出“门口的野蛮人”概念,用来形容不怀好意的收购者。这个时代,最勇猛的“野蛮人”正举着互联网的大旗站在行业门口。滴滴打车通过一个简单的App,直接连接乘客和出租车手机,短短几个月便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将行业的规则打得支离破碎。如今,BAT三巨头都在不遗余力地构筑核心价值生态圈,同时通过并购的方式,打造跨行业无边界生活圈。

  如果说传统的价值链是围绕产品生产、资源整合、链条效率进行行业价值的整合与提升,那么新兴的跨界产品则代表了一个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围绕客户的生活方式,构建起价值链的生态系统。单边跨界往往存在于行业中规模较大的组织,想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构建多价值生态链,对主营业务进行更为有效的巩固,加强用户黏性。如万达在前期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和连锁百货四大核心产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资产配置,上线“万达金融”平台,采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依托线下地产、院线、商场等业务线的融资需求,寻找固有生态体系之外的机会。

  跨界合作,构建双赢模式

  不同的企业利用各自不同的商业模式寻找共同的机会,目前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的跨界合作方式。如国金证券和腾讯合作,成立佣金宝,用户通过个人手机终端或电脑便可足不出户进行7×24小时的开户,并享受万分之二点五的交易佣金优惠,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进行理财份额查询、收益查询、持仓信息查看等。今年6月份,汤臣倍健及中国平安整合双方已有的医疗及健康管理、保险等方面的资源,在保险与健康行业跨界合作、线上与线下资源互享,目的是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健康咨询及医患关系平台,为各自主营业务的发展添砖加瓦。单边跨界和跨界合作是当前的时代趋势,核心本质都是利用不同的模式寻找共同的价值,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运营商跨界,雷声大雨点小?

  通过充分利用人口红利,运营商保持了十年左右的高速发展,用户规模从几万人迅速扩展到将近12亿。三大运营商2014年净利润为1361亿元,日均净利3.7亿元,与2013年相比,用户增长、净利增长幅度均出现下滑。随着人口红利接近瓶颈,运营商再难保持高增长,更令人担忧的是,虚拟运营商的冲击及以微信为代表的OTT的威胁,用户的ARPU下降严重。有数据研究表明,用户使用微信三个月后,与前期相比,人均短信下降16%~17%,MOU(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间)下降5%。

  当然,技术发展的趋势运营商早已看到,同时也努力发展了一些新兴业务,如电信与网易合作开发易信,中移动升级飞信变成飞聊,联通开展沃友服务,但发展都不尽如人意。互联网产品注重迭代性,但运营商的机制是计划立项,项目分期,决策冗长,往往会使产品错过市场最佳时期。运营商无论是合作还是自行开发项目,最后的市场份额往往会逐渐萎缩,更不要说创造营运收入了。

  这样的背景下,运营商如果还只是单纯依靠传统业务保持高增长,已无可能;同时,想要通过简单的产品创新从正面战场迎战互联网巨头,成功的几率也很小。

  运营商跨界动作比较大的另一个布局是金融理财产品的推出。2013年下半年各巨头“宝宝”们的推出,获得了市场的追捧及关注,同时也让运营商开始了相关业务的运作。中电信携手民生银行,推出“添益宝”理财产品;随后,联通推出“沃百富”,合作对象是互联网巨头百度。事实上,运营商已经着手研究如何更好地鼓励用户将其话费转为理财产品。通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或是基金的跨界合作,双方的着眼点是不同的。作为运营商,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赢得用户入网,迎合日益趋向互联网理财的心理,同时赢得与互联网巨头共同合作的机会,深耕移动支付领域。作为基金方或互联网企业,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撬动用户移动支付以及理财需求,影响甚至掌握移动互联网入口,获取尽可能多的移动终端处的数据,可谓多方共赢。但从目前结果看,运营商跨界的效果却非常有限。

  运营商跨界,如何走出困境?

  从全球来看,很多运营商正在多元业务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特别是媒体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国外运营商对信息价值的上游,如新闻、音乐、游戏、影音等内容资源都在不断地加强整合。如2014年美国第二大无线运营商AT&T斥资485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卫星电视服务商DirecTV,借此获得覆盖全美的电视服务;日本运营商NTT在2013年以5.2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的云网络服务提供商VirtelaTechnologyServicesInc,并以3.5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加州Sacramento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RagingWire Data Centers的80%股份,将NTT全球网络服务覆盖的国家和地区数量由原先的160个扩大至190多个;今年3月NTT又收购德国数据中心公司E-shelter,成为欧洲第三大数据中心运营商。此外,日本软银也在积极探索跨界新模式。今年6月,软银联手鸿海及阿里巴巴,推出一款售价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的人形机器人Pepper,首批300台在推出1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Pepper具有识别表情和对话的能力,可用于导购和照顾老人病患,昭示着机器人正在从科幻、科研、生产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日本软银也因此成为在人工智能方面走在最前沿的运营商。很显然,软银的目标并非是为了成为一家可以制造机器人的公司,而是要借此布局,通过“终端-宽带-应用-产品”的完整生态链来打造整体布局。

  再来看国内,从2013年以来,国有企业进入新一轮改革。从政策层面看,运营商的跨界行为是有法律保障的,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去寻找新的领域,挖掘新的机会。目前看来,运营商参与的跨界,简单来说分为直接参与及入股投资两种。就直接参与而言,目前运营商正小步伐前进着。部分地区运营商正尝试效仿便利店的形式,为居民代缴水电费,简单地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开展浅层次的跨界合作。层次更高的,如中国联通与特斯拉协同建基站,在全国120个城市共同建设400个目的地充电站,同时在20个城市建设超级充电站;而特斯拉引入中国的ModelS的电动轿车,即由中国联通提供3G网络服务,这有利于联通品牌形象的建设,同时联通在基站建设的时候,同样涉及选址、强弱电、工程施工等,这些业务能力可以在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的建设当中得到复用。

  就直接参与而言,运营商需要把握一个核心点,即注意对原有优势能力的复用。如三大运营商均有所发力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一是由于运营商已经有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信息,具备开展互联网业务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三大运营商前期都发展了支付类业务,已经拥有一定技术能力。就入股投资的能力看,这一块应是运营商接下来需重点挖掘的。三大运营商累计净利不可小觑,但在投资领域几乎无可圈可点之处。

  让人期待的是,目前运营商已经开始尝试进行专业化的投资探索。今年5月,中移动与国投集团及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出资25.5亿元成立合资公司,主要对移动互联领域和相关上下游产业中有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并寻求适当的机会以适当的方式退出,从而实现良好的投资回报。中电信也于2014年成立专门负责投资业务的资本运营部,未来将根据相关的开放合作战略,展开一系列资本运营与创投工作。相信用不了多久,运营商将参与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及并购环节中去。

相关热词搜索: 运营商 跨界

上一篇:中兴通讯发布M-ICT电信运营战略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