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中国云计算进入高速发展期 外资入华“求和”

2016-11-17 09:52:17   作者:   来源:北京商报   评论:0  点击:


  云服务市场竞争是全球性大环境的竞争,同时又离不开合作。近些年在中国展开合作的国际巨头越来越多,显示中国云服务市场的商机。11月9日,甲骨文也与腾讯云签约联手拓展市场。入华合作除了解决牌照难题的困扰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选择。
\
  入华“淘金”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16年)》显示,我国云计算市场总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15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378亿元,整体增速31.7%。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也曾预测称,中国云计算未来会进入高速发展期,在全球经济发展趋缓的时局下,能够获得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胜利也就意味着将在全球云计算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1月9日,甲骨文与腾讯云在上海签约,双方将联手拓展中国云计算市场。甲骨文与腾讯云于2015年11月便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由腾讯云来帮助甲骨文云服务在中国落地。甲骨文认为,此次在产品层面进行整合,标志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甲骨文亚太区高级副总裁Francois Lancon表示,“不仅限于数据中心建设,而且要把合作深化到彼此产品的整合与对接,甲骨文将整合腾讯的社交功能,借助腾讯的社交功能和互联网行业地位加速中国业务”。
  甲骨文目前在云上推的软件产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销售云、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软件等。双方预计,甲骨文的公有云最早将在2017年落地。
  其实,甲骨文并不是第一个在中国展开云服务布局的跨国企业。2012年底,微软与世纪互联的联姻,在2014年旗下Azure公有云就已经在华落地,还与国开在11月2日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云计算巨头亚马逊AWS也在今年通过与光环新网(32.710, -0.35, -1.06%)签约开始加强布局;IBM通过与世纪互联的合作,云平台Bluemix公众版在今年10月正式向公众开放。
  “以和为贵”
  跨国公司选择合作的方式切入中国云计算市场是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云计算服务和数据中心紧密相连,而数据中心服务涉及国内互联网安全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中国还未对外资完全开放。
  2012年工信部宣布重启IDC的牌照审发,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可以申请IDC业务,不过该规定还强调仅限向港澳资本开放,且外资比例不超过50%。此外,外商投资企业申请IDC业务需先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批准的《外商投资经营性电信业务审定意见书》和商务部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另据来自中国云计算产业联盟的说法,在华提供公有云服务要满足两点要求,第一点是所有中国的数据必须留在中国;第二点是所有技术服务都需要由中国提供。因为上述多重限制,国外云计算厂商想进入中国基本只能选择绕路,寻找一个适当的合作伙伴以输入技术授权的方式绕过牌照也成为了必然。
  忧患难除
  虽然有合作作为铺垫,但跨国企业都很难解决在中国的网络部署和实施的问题。一位从业人士解释称,云相关的业务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产品和业务,对技术和运营能力以及网络架构的支持等要求都很高。跨国企业很难将原有的架构复制,更难根据中国本土的企业要求去提供服务,尤其在员工甚至都很难直接进入数据中心接触数据的情况下。
  目前,世界云计算领域,亚马逊AWS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微软Azure。从二者的财报中来看,增长的速度还是十分可观的。亚马逊的云服务三季度营业收入8.6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50%,微软Azure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6%。另外,阿里云也以14.93亿元同比增长130%的增速受到关注。
  亚马逊、微软等巨头希望在国内取得成绩,不得不面对与本土企业的竞争,这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据了解,阿里云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是第二名的10倍,中国超过35%的网站由阿里云提供服务。除了阿里云,包括腾讯、百度、金山等国内互联网企业都在加强云计算的布局,并将触角伸向了国外。因此,跨国企业若想在合作的基础上分得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一杯羹并非易事。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