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大咖博闻荟 | 企业建云新思路:企业云,租?自建?还是干脆……买

2020-02-27 13:57:37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摘要:
  企业用户,应该聚焦在如何提高业务敏捷性、提升管理效益、加强安全保证以及未来就绪等核心价值上,云自身的建设问题,可以交由专业厂商去解决。VMwareCloudFoundation(简称VCF)实现真正集成融合的全栈能力的企业云环境。最终的目标,就是能够达成企业用户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可用户现场直接标准化部署的类公有云基础服务」能力!
  正文:
  做为世人皆知的基建狂魔,这些年中国创造了众多建筑奇迹,而下面这个新闻所介绍的事情,恐怕是这些奇迹中,最不引入注目的一个了:
  「……这座大楼以19天完成57层主体结构的安装,工厂化率超过90%,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安装,信息化管理的新型工业化建筑方式。」
  ——远大」小天城」告诉你19天57层楼之外所有秘密
  不起眼的小新闻,反映的却是现代化的建筑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可为传统建筑行业带来怎样效率上的提升!值得我们IT人仔细回味,认真体会。
  IT是个特别善于借用术语的行业,特别是建筑和制造两个行业,如架构师对应建筑师,服务蓝图对应建筑蓝图,精益创业源自精益制造实践,DevOps的流水线概念由自动化生产线引入。上面的新闻让我们了解到当前建筑领域基建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准,同样的理念,是不是也能借鉴到企业建云的思路上呢?
  虽然云计算发展年头不短了,企业上云的口号也喊了很多年了,但真实情况是企业建云之路依然困难重重、挑战多多。为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个事情,我们先试着从纯技术层面看看企业建云通常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吧,暂不考虑非技术层面的因素,如管理决策预算等方面的影响。
  企业私有云建设困难重重
  企业要想建云(这里所谓的建云,特指企业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建设的私有云环境,不是企业直接使用公有云的服务那种),需要做如下的一系列工作:
  • 基于企业愿景,满足业务发展目标的企业云的整体架构规划,包括架构模式、技术路线、产品选择、人员技能、管理模式、运维规范等等不一而足;
  • 得有个房子(机房),不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要确保风火水电全到位,满足企业现在及未来一定时期内,业务发展对IT基础设施资源安置的需要;
  • 大量IT基础设施的采购,硬件设备如:机柜、服务器、磁盘阵列、网络设备等,商业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商业套件等。这个时候,建云的复杂性已经开始体现了,各种硬件设备需要匹配机房空间与能耗要求,各种软件产品需要满足软硬件兼容性要求;
  • 权威人士说,云计算基础是虚拟化。硬件基础设施资源如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要尽可能做到全员虚拟化、池化与抽象化,这时需要考虑虚拟化软件的使用便利性及兼容性是否足够好,特别是网络虚拟化技术,对下层硬件设施和上层系统及应用的对接尤其复杂;
  • 仅有资源池化是不够的,还需要将这些资源以服务的方式展现出来,也就是要做到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需要再抽象一次,目前国内常见做法不外乎两种,基于OpenStack自研实现,或者是采购第三方云管产品实现,实际上大部分的国内云管产品基本也都是基于OpenStack做出来的,至于实际效果如何?你懂的!
  • 但是IaaS依然离业务还比较远,因为业务是运行在应用上的,应用对开发及运行环境有自己特定的需求,如数据库、消息、缓存、中间件等等一些列东东,所以对具有应用软件自研能力的企业来说,还需要再进一步把底层的IaaS资源做抽象包装后,纳入前述的各种常用应用所需通用服务组件,就形成了所谓的PaaS,从而将应用开发与运行时平台服务化。这些年不少Startup公司都尝试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至于实际效果如何?你懂的!
  • 最终企业IT可能会考虑将所有这些IT服务做统一呈现,引入更多服务管理机制,如流程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问题管理、事件管理等等ITSM常见的概念,需要继续抽象,而这势必带来更多更复杂的跨产品、架构、平台的集成与融合的需求!
  有句IT谚语可能很多人知道:没有什么是抽象不可以解决的,如果解决不了,那就再增加一层抽象!
  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层抽象在简化了下层资源使用的同时,都引入了更多的上层抽象实现的复杂性,以及与下层集成的复杂性,从而也就造成了更多新的潜在风险点。
  所有这些抽象层中,面临最大挑战的,主要是网络虚拟化、IaaS层和PaaS层三大环节:
  • 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的网络(SDN)的概念大家都在谈,主流的硬件厂商倡导的「基于硬件的软件定义的网络」(有没有觉得这句话本身就有点奇怪有点绕口?),往往只能满足硬件层面的网络自动化能力,对上层应用,特别是容器大潮下,对容器环境,微服务架构模式中的应用感知能力明显不足;
  • IaaS层实现:国内以开源框架OpenStack为主开发了不少IaaS级别产品,目前都面临着同一个困境,那就是OpenStack自身的发展前景实在令人堪忧,开源似乎带来了选择的自由度,但也引发了技术路线发展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一旦热度散去,网红大变脸,未来何去何从就是个很大的问题,而已经趟入进去的小伙伴们都不得不面对着产品升级困难,技术演讲无望的残酷现实;
  • PaaS层实现:PaaS的想法很好,概念也没毛病,但具体到实践,同样问题多多,甚至更甚。仔细考察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商业PaaS方案,基本都与IaaS层是割裂的,而PaaS原本要想完整发挥功效,是离不开强壮IaaS层的支持的,因为那些PaaS环境常用的关键组件,最终还是要靠IaaS层提供的基础设施资源来支撑运行。PaaS原本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应用开发及上线运行的敏捷性,而离开了具有自动化能力的敏捷IaaS层的支持,独腿的PaaS又如何能飞奔起来?目前的一些友商所谓的PaaS方案,往往要求用户先自己搞定需要的IaaS环境,然后再把他们提供的PaaS产品放上去,这种非整体架构考虑的模式,实际用起来,出现各种匪夷所思的问题就一点不奇怪了。
  而所有这些技术实现问题,最终的后果都是需要企业自己的IT人员来承担的,试想,有多少企业能够有足够的实力,保证自己可以拥有轻松应对上述所有问题的高技能专业人士?在人员技能和数量都严重受限的情况下,企业建云的信心又怎么来保证呢?
  总结来看,企业建云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层面的困难主要是:
  • 多层级抽象带来的高度复杂的大量集成整合工作。
  • 复杂技术栈实现对人员的高技能要求,以及能力欠缺造成的信心不足。
  • 缺乏长远考虑的技术路线选择失误造成的架构持续演进困难。
  问题好像是搞清楚了,重要的是,该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其实在谈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前,企业IT决策者们更应该先考虑清楚一个根本性问题,做一下自我的灵魂拷问,那就是企业IT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这几年有一个词经常被业内人士提到,关注点分离。一个演艺公司,它的最核心价值应该是为受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质量演出节目,但如果这家演艺公司,说他们最擅长的是搭台子,这听起来就有些奇怪了,对不?因为这明显就不是他们主业啊!同样的,企业IT应该聚焦在自己的核心价值领域,而企业IT的最核心价值应该是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才是最靠谱的做事儿方法。
  也可以用学术点的方式来看看这个问题,比如常见的沃德利映射分析法,一般是在商业决策领域用的比较多,但我们也可以尝试把它用在企业如何看待基于云计算建设自身IT环境这个问题上:
  企业IT环境价值链的态势分析—WardleyMaps分析法
  这张图的纵坐标代表的是价值链的可见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可见性不等同于重要性,不可见不代表不重要,比如吃饭很重要,但除了老北京的那种习惯性打招呼方式,没事儿就聊吃饭就奇怪了。
  这张图的横坐标是企业对待IT环境建设的态度演变。一个新技术在刚刚兴起的时候,比如云计算刚刚兴起的时候,由于市场上并没有成熟可参考的案例,先行者必然会以自研自建为主,能够成功做出来的,就会有巨大的差异性领先优势,这个时候,这个技术的可见性也是最强的。亚马逊AWS的成功就是因为抓住了这个阶段的机遇,时势造英雄!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市场上的热点关注也会降低,意味着可见性变弱,这个时候,对于尚未采用该项技术的企业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借鉴别人已经走过的路,或者是验证过没问题的方法去做事,IT关注点此时应该放在学习和降低风险上,而不要再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了。
  最终当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后,该技术早已失去热点效应,因为有新的热点出现了。这个阶段专业厂商也早就针对性推出了更加成熟稳定的产品,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此时的最佳选择就是要彻底转变思路,用对待日用品的方式来对待这样的技术,采用直接购买先进厂商提供的专业级产品,然后直接部署使用就是了,最重要的是快速用起来,好尽快让自己的创新应用创新业务能够跑起来以产生最大价值。
  回到初心,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企业用户,对云的最本质需求,应该不是再聚焦在云自身的建设过程上,而是更应该,实际上也确实是大部分用户真正关心的点上:提高业务敏捷性、提升管理效益、加强安全保证以及未来就绪,而企业用户的关注点也应该是从以云为中心,转移到到真正推动其业务发展的应用和数据上面去,云不过是一种承载业务的载体而已,云自身的建设问题,做为有价值但不可见的部分,交由专业厂商去解决才是上策。
  而用户要想真的做到关注点分离,聚焦在自己的应用、数据、服务和业务上,就需要有人能够帮助它们减轻建云的过程中面临的那些琐碎、繁杂、易出错又有风险的事情上,而VMwareCloudFoundation(简称VCF)企业全栈云解决方案就是为此而生。
  简单说明一下企业全栈云VCF在企业IT环境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对建云效率提升带来了怎样的帮助。
  可用户现场直接标准化部署的类公有云基础服务(IaaS+&PaaS)
  首先依然需要有个房子(机房),这个没跑,然后用户选择购买满足VCF兼容性要求的各种硬件设施,这个选择范围很广泛,用户有足够的硬件选择自由度,硬件设施与机房环境依然会有个集成的需求,但VCF的软件提供了一揽子快速在兼容性硬件上部署全栈云基础设施软件的能力,各种资源之间及IaaS层面的很多工作都极大的简化了,用户完全可以用标准模块化的方式快速部署并交付IaaS+平台,然后这个平台可以选择与用户已有或新建的统一服务门户集成,这方面的集成工作也由于VCF自身的资源充分抽象化而减轻。
  再看看VCF的另一个应用场景,也就是VCPP企业托管云模式,由于VCPP模式是公有云服务商已经在其公有云数据中心,提前采用VCF产品部署好了的可对外提供服务的云基础设施环境,所以对于使用VCPP服务的最终企业用户来说,相应的集成工作几乎等于零,用户只要按需购买的方式来直接订阅使用相应的企业云服务就行了,而购买的云环境相当于直接托管到VCPP公有云服务商自己的机房里了。与一般意义上的标准公有云基础设施资源服务的不同在于,这种托管方式的企业云环境,与企业用户自身正在使用的VMware虚拟化/云环境,在基础设施层面完全一致,在运维管理层面完全一致,用户无需高昂的学习成本就能快速掌握基于VCF的企业托管云环境的使用方式,同时还能实现企业应用在自有云数据中心与公有云的托管云数据中心之间的自由迁移,带来更大的应用弹性伸缩能力与业务灵活性。
  目前还有第三种模式开始崭露头角,那就是AWS的Outposts和VMConDellEMC这种模式,用户从公有云服务厂商直接购买软硬件一体机部署在用户自己的数据中心,然后通过云端统一进行管控,公有云的服务能力,延伸到企业的自有云环境中,而这背后支撑的同样是VMwareVCF企业全栈云解决方案。
  VCF企业全栈云解决方案带来的额外的好处,就是未来还可以更方便的直接使用VMwarePaaS领域相关的解决方案,如Bitnami提供的应用市场服务,Pivotal的PAS平台等,几乎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对应用开发及运行时环境的需求,与此同时,VCF与上述PaaS方案天然的内在集成优势,内嵌的安全机制,又避免了前文所提到的过去PaaS方案与IaaS方案的完全割裂的局面,实现真正集成融合的全栈能力的企业云环境。最终的目标,就是能够达成企业用户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可用户现场直接标准化部署的类公有云基础服务」能力!
  有关VMware企业全栈云解决方案VCF的更详细的论述内容,如:产品组成、技术特性、应用场景、业务优势等,请随时关注【大咖博闻荟】专题系列的后续专家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 VMware

上一篇:什么?思科发布了一款USB!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