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IT与互联网 >

脱离物理空间看WeWork

2015-07-21 14:08:59   作者:   来源:互联网周刊   评论:0  点击:


  再谈共享、分享,7月的第1周,共享办公场所的WeWork告诉全世界,2010年它成立仅1个月就实现了盈利!3年时间估值已经翻了100倍至100亿美元!

  WeWork这种“有组织无纪律”的模式具备一定的内在合理性

  共享商业模式有点反客为主的味道,P2P、C2C甚至O2O大部分都算是共享商业模式。但从WeWork来看,如果它只做了办公楼的地产中介或二房东,它的估值绝对是到不了100亿的。

  WeWork这种“有组织无纪律”的模式做到传统行业羡慕的地位是有原因的。本身不具有房产的WeWork以低价租赁整层写字楼,再以高价拆分给小微企业。除了提供最基本的办公场地,WeWork还可以提供办公家具、资讯服务等,已然以一个小微企业孵化器的身份存在。这就是WeWork与传统地产商或者“二房东”的区别。

  在WeWork所提供的办公场地,看到的是由玻璃隔开的办公区和柔软的沙发,咖啡间和一同创业的伙伴。提供的服务除了环境就是创业者所需的资源。

  传统的地产商现在还并不排斥WeWork的模式,因为WeWork也没有打破传统行业的盈利方式,如果创客们和小微企业在WeWork的孵化后壮大也会直接搬到写字楼中。得道者多助,WeWork就这样从2010年创建,到2012年估值1亿美金,到现在估值100亿,几年来已跃居为地产行业的一二。

  顺便看看潘石屹、毛大庆们怎么说

  仿照WeWork并发挥到淋漓的自然是中关村的那条创业街,每间都起着咖啡馆的名字,履行着办公室的职责。这些已然是孵化产业中孵化出的新产业—创客空间。而传统地产也并未固步自封,发展思路。

  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日前参加某节目时就表示:“共享经济时代下,年轻人没必要买房。”同理,小微企业也没必要把资金砸在办公硬件上。与时俱进,在办公场所上潘石屹从2015年初开始,陆续在旗下SOHO广场加入WeWork模式,北京的望京SOHO、中关村SOHO、上海的复兴广场和即将开幕的外滩SOHO都专门开辟了楼层改造成SOHO3Q。

  潘石屹和创业者的联合营销让年过50的他跟住了互联网的步伐,来了一个第二次创业。包括美团、陌陌、饿了么、Uber都已经成为SOHO3Q的入驻者,地产行业如果转型孵化器更加易如反掌。

  今年3月,万科前副总裁毛大庆辞职创业。他直截了当地说:“我就是要做中国版的WeWork!”与潘石屹不同,他完全挣脱了原先的房产。他的优客工场,在北京、西安、烟台、上海已经预订了十多处空闲的办公楼层准备改造。为优客工场拉来的大旗包括欧美同学会、鸿坤集团、万科集团、阳光100集团等,合作伙伴还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亿润投资、创新工场等著名创投机构。

  相比同为创新产业的创客空间,这些本身就拥有极大资源的地产商更具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气势。潘石屹、毛大庆的眼光不约而同地押注在WeWork的模式上,未来包括绿地集团、华夏幸福基业等开发商也有意进行新的尝试。

  当然,希望有一天,一些中国的创业企业创始人们不必说要做美国的谁谁谁了。因为那时,就是创造的时代,无论谁谁谁,只不过是由心而生,那时就是“从此站起来了”!

  为什么地产上转型作孵化器就可以立即到风口浪尖?

  如今互联网产业的有些方面好象格局已定(虽然实际上还不一定),正是微小企业闯天下的时代,当下的年轻人也厌倦了传统办公的模式,企业也喜欢一拍即合的速度。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CBRE的副主席MarkRavesloot曾说:“现在的公司更倾向于雇佣一些更灵活的劳动力来替代全职员工,因此它们需要更富灵活性的办公室结构。”当然这只是一个表面原因,实际上在我国孵化产业发展成功的原因可能有三。

  首先是政策的支持。实体经济正在被互联网转型,起初也许神乎其神,却在不经意间让创新企业俯首皆是。

  其次是资本的驱使。除了炒股和炒房,从机构到散户似乎中钟情于更有价值的投资,而孵化器产业无疑是天使们的蛋糕。

  另外就是资源的优化,如同公寓短租行业和拼车行业一样,WeWork这种办公地点的租赁解决了存量房的问题。办公场所产能过剩与成本增加后的资源优化,也缓解物业的招租压力,孵化器产业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未来政府红利更大,创业领域的投资更多。接下来对于WeWork这类孵化产业面临最本质的问题就变成了:谁能为创业者带来最大的共享商业价值?

  有些东西是倒逼出来的,使人或社会不知不觉中走向了真理

  WeWork或其带来的价值肯定不是一个联合办公室或者孵化器这么简单。

  腾讯及很多现成的互联网企业都曾表示:“未来的竞争是开放平台之间的竞争,谁拥有最多开发者,谁的竞争力就越大。”除了地产、房产、用车、包括科技企业也在深掘共享的商业价值。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认为,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城市的白领会减少47%,届时人们的办公形态、人和人之间工作的关系,都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未来的商业模式将会产生怎样的革新。

  表面上看,共享商业模式即将打通的除了实体经济,共享模式可以放大个体的价值,建立更大的新趋势。其他方面还有社交的价值等等或许是更重要的,通过拼车、拼房、拼办公场所而认识的陌生人必定会产生“服务即社交”的新属性。

  脱离物理空间看WeWork,对商业模式的确定下遗留了对人性的考验,对陌生人的信任和真我的体现,这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基因。

  有些东西是倒逼出来的,使人或社会不知不觉中走向了真理。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