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标准 >

中国移动先执行尝手机支付“准国标”

2010-11-05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三家电信运营商针对“手机支付的标准”进行商讨,最终达成共识——由中国移动牵头,将手机支付标准统一调整为“基于13.65MHz的、符合金融行业标准的技术标准”。看来,手机支付标准离统一之日已经不远了。
  国内手机支付标准将统一
  目前,国内主流的移动支付实现技术共有三种,分别是NFC、SIM-Pass以及RF-SIM。使用的移动支付方案则有四种,包括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双界面卡方案;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NFC方案;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SD卡方案和基于2.4GHz的RF-SIM 卡方案。
  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主推基于13.56MHz的NFC,中国电信主推基于13.56MHz的IM-Pass。由于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国内手机支付行业的发展也受到制约。“技术上的优势,并不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唯一因素。”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电信运营商推动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需要与银行等多方合作,因此需要形成一个“符合金融行业标准”的手机支付技术标准。随着最早选择基于2.4GHz的RF-SIM 标准的中国移动转向13.56MHz频率,移动运营商系统内已初步达成标准统一,我国手机支付标准制定之路趋于明朗。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有望突破1.5亿,2011年达到2.5亿户,预计2010年底市场规模将突破35亿元,2011年市场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80亿元。面对即将井喷的市场,制定统一的标准将有助于该产业形成合力,形成规模。
  后续工作由中国移动牵头
  作为手机支付领域的先行者,中国移动虽一度遭遇其他两家运营商及相关金融机构的联合抵制,但仍被推选为制定统一标准及解决方案的“牵头者”。
  实际上,中国移动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手机支付的试点,并于2009年基本完成手机支付技术和业务方案。在此之后,中国移动开始在湖南、上海、广东、重庆等多个省市试点推出手机支付业务。
  以广州移动为例,今年8月,广州移动在广州大学城正式推出“移动e卡通”业务。据了解,该业务将可为广州大学城18万~20万位师生提供支付服务,全面应用于大学城内的各种日常生活服务和消费娱乐项目,包括食堂用餐、逛商店、租骑单车、看电影、聚会唱K等。高校师生只需在大学城移动营业厅将普通SIM卡免费更换为“移动e卡通”的RF-SIM 卡,即可开通“移动e卡通”业务。
  此前,中国移动也对手机支付业务的提现规则进行了调整。具体调整规则为:每个账户可每月提现由原来的10000元调整为5000元,提现次数由原来的10次/日调整为3次/月。

新快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