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标准 >

IEEE:泰坦尼克号催生规范国际海上通信标准

2012-04-16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美国新泽西州皮斯卡特维,2012年4月13日,泰坦尼克号皇家油轮沉没一世纪后,全球最大的科技专业人员组织IEEE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将围绕科技在邮轮碰撞冰山后几个小时内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因这个悲剧而备受瞩目的新技术分享他们的观点。
  IEEE主席及首席执行官Gordon Day先生表示:“泰坦尼克号是1912年人类海洋时代科技的顶峰之作。它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船上无线电设备,如果没有这些设备,我们预计事故的幸存者将会更少。如果当时在事故海域附近有类似装备的船只经过,又或者当时的船只已形成全天候使用通信系统的习惯,也许将有更多乘客获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以上假设的共识引发了对海上通信设备的大幅改进,并催生出规范化的海上通信协议和国际海上通信标准。”
  “今天,在我们铭记教训的同时,也可以为泰坦尼克号悲剧启发的人类百年科技创新成果欢呼。我们感谢这些科技持续改善着我们的陆上和水上生活。”Gordon Day先生补充道。
  电影制作的技术前沿
  科技进步使得电影工作者们得以将詹姆斯·卡梅伦在1997年蜚声国际的史诗大片《泰坦尼克号》从2D模式转换为不容错过的3D电影。前IEEE消费电子协会会长、电脑技术顾问Stuart Lipoff先生介绍:“詹姆斯·卡梅伦与他的300位电脑特效师团队奋战超过60周、累计75万工时,一帧一帧地把电影转换为3D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3D内容的增加,尤其是裸眼3D技术继续发展,并被广泛应用,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3D设备出现在我们的客厅里。目前,家庭3D体验主要是为了观看体育节目,而在不久的将来,3D显示将会成为在家观看大型赛事的标配。”
  深海探索的技术革新
  泰坦尼克号沉没73年后,罗伯特·巴拉德(Robert Ballard)因使用其海洋机器人Argo而成功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而名垂史册。IEEE高级会员、水下工程技术咨询公司First Centurion所有人Bob Wernli先生认为,近代以来,设备小型化、机器人及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应用等技术进步以及水下技术顾问服务的诞生已彻底改变了深海探索活动的形态。这些创新使巴拉德自发现泰坦尼克号后得以多次进入残骸,同时也对詹姆斯·卡梅伦得以深潜至马里纳亚海沟底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自动海底行驶器现在已经成了探测海洋深度的基本工具,每次下潜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的未知领域。探索大洋底部将成为海洋梦想家们继续追求的目标。随着科技进步,深海载人潜水器也将在可见的未来诞生,使得人工深海探索得以实现,改变以往只由机器人完成探测的历史。” Wernli先生补充道。
  海上灾害预测的技术跃进
  在声纳和雷达还没出现的年代,泰坦尼克号只能依靠瞭望员用肉眼监测航道中的潜在障碍物。当瞭望员看到冰山时,冰山距离大约只有500码(约等于457米),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巨轮根本无法在如此短的距离实现转向。
  IEEE广播技术协会副会长,美国艾奥瓦州公共电视台工程与技术总监William Hayes先生说:“现今,大部分的船舶都已经配备了水面监视雷达,可以在远超瞭望台监测半径的范围内轻易地探测到冰山。凭借雷达、声纳、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船只几乎不可能被突然出现的冰山吓到。科技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跃进,但是科技只能让我们走得更远,却无法阻止人为错误的发生,这一切都可以在最近的歌诗达协和号邮轮事故中得以印证”。
  2012年1月13日,歌诗达协和号邮轮在意大利海域触礁,发生意外时,邮轮载员4232人。该次以外导致30名乘客及船员遇难。
共 2 页:1 2 

通信世界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