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已经进入一些媒体主编的黑名单了,凡是谈互联网思维的文章都不予发表。我非常理解这些主编的想法,大多数谈论互联网思维的文章都在瞎起哄,他们连这个词的本意都不甚了了,就已经用这个词给很多企业开药方,搞得大家都很焦虑。当大家都在忙着解释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去改造企业,我们可否回到问题的本质:为什么会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为什么会影响思维?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进行拆解——其由两个词组成:“互联网”和“思维”。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思维则和人相关,所以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就是:技术是如何影响人的?继续深挖下去,要深入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回顾一下技术创新的历史,看看其到底对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尤其是对思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技术对思维的影响
让我们回顾最近300年的技术革命,从蒸汽机的发明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然后电力的发明启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上个世纪中期,计算机则启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并在计算机的基础之上催生了互联网。这些技术创新的原理千变万化,但对人类社会的所有影响其实都可以归结于两点:提升效率,提高效能,用我们习惯的话来说就是:多、快、好、省!
不要认为互联网是人类发明的第一张网。在互联网之前,人类至少已经发明了两张网:一个是交通网,一个是能源网。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让交通变得更加发达,人和物的流动都比以前变得更加便捷。而电力的发明,则让能源能够更加自由流动,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用到安全便宜的能源。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让这两张网变得更有效率和效能。
互联网则是人类发明的第三张网。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信息的自由流动,让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比以往更加自由地连接。麦克卢汉说,媒介及信息,从这个层面来说,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媒介。和传统媒体相比,其更有效率,呈现效果更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更高效的媒介。现在所有传统企业面临互联网的冲击,本质上都是高效媒介对低效媒介的冲击。互联网的出现大幅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也将会完全颠覆那些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
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媒介公司,其促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比以往更加自由地连接。比如说,谷歌和百度得以让人能更加快捷地获取信息,腾讯和脸谱则让人和人更加方便地建立连接,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则让人能方便地寻找到更好的商品,大众点评和打车软件则让人能更快地找到所需的服务,而工业4.0则是让人能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来。
互联网对思维的影响
技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很多社会变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和技术创新息息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人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这种媒介会对人的思维产生什么影响呢?互联网导致信息生产和流动的速度都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也让人获取信息的广度和速度比以前大大增加,这也将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以及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变得比以前更加容易。这些变化对人的直接影响是:从信息缺乏到信息过载,从人际强关系到人际弱关系,变化快速导致不确定性。
这种变化对人的思维造成的影响有三:一、由于信息过载,导致人的思维变得浅薄,深度思考不足,从而影响人的认知能力。二、各种信息干扰导致专注力下降,并将导致心理上的匮乏感,信息越多,越觉得有效信息不够。三、由于社会变得更加不确定,让人普遍感到焦虑,并失去对行为的控制能力。用3个流行词来概括就是:浅薄、稀缺和任性!
不要以为技术只是技术,技术对思维的影响会塑造新的心智模式,甚至会影响大脑结构的形成。比如说,出租车司机大脑的海马体比一般人要发达,因为他需要经常调用对交通的记忆,而这一块恰好是海马体负责的。心智模式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进而强化其心智模式,这4个要素彼此循环。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一种新的心智模式。
互联网竞争是对心智的争夺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竞争,其实是对人的心智的争夺。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七字诀”,本质上也是企业争夺顾客心智的行为准则。由于信息泛滥导致人的专注力不够,因此企业要争夺人的注意力,必须要“专注”和“极致”。由于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快速流动,“口碑”效应比广告宣传更有价值。由于变化迅速而且不确定,企业必须“快”速应对。
互联网对思维的影响,不仅影响企业的竞争方法,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组织形态,一个典型的趋势就是组织的小型化和扁平化。组织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和协同更有效率,在大规模生产的年代,大型组织更有效率,但在一个定制化生产的时代,大型组织的效率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组织呈现小型化的趋势,大型组织也会分解成各种小型组织。以海尔为例,其提出的人人都是经营者的理念,就是把一个大公司分解成一个个以任务为单位的小型组织,从而提升了其组织运营的效率,也保证了组织在面对变化时的弹性。
不仅如此,传统的科层制度也在面临挑战。传统科层制存在的基础是一个人的管理幅度有效(通常假定不超过8个人),而且管理关系相对单向。但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人的管理幅度可以大大增加,而且人和人之间的关联也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呈现出一个网状结构,这些都导致了组织的扁平化,组织内部层级大幅减少,跨部门沟通和跨级沟通比以前更加普遍。小米提出来的去层级化就是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其除了几位创始合伙人之外,其他组织成员都是以任务为单位组成,内部成员之间以任务为驱动,并没有明显的层级关系,做到了去中心化。
互联网甚至对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以前一个专业人士必须依附于一个组织才能生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可以做个体户,他们不用依附于某一个组织就能活得很好。人和人之间的协同比以前更加方便,他们不一定非要组成一个正式的组织,这导致了虚拟协作这种组织形式的出现,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这种趋势的变化不仅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咨询顾问和培训师成为个体户,一些做家政服务的技师也通过类似O2O这样的平台直接联系客户,这种方式导致了很多纯中介性质的组织消失了。
唯有理解了技术对人的影响,才能理解互联网是如何影响人的思维的,并进而理解企业为了应对人思维的变化,需要在竞争策略和组织形态上进行哪些调整,而这本身需要企业管理者具备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决策者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