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今天与明天
在会上,神州泰岳人工智能研究院荣誉院长,ACL终身成就奖得主、原哈工大党委书记、自然语义处理(NLP)领域专家李生教授以“语言与智能”为题,从三个维度对人工智能做了深度剖析。
- 语言智能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李生教授指出:语言是认知的基础,是智能的源泉。语言的沟通与交流推动了人类的智能的产生与发展,也不断地将人工智能带到新的高度。
计算机使用的是机器语言(结构化数据),人类讲的是自然语言(非结构化数据)。若想让计算机模仿人类的智能,那么首先就要设计一种机器的内部数据结构来表示自然语言,同时还需要有二者之间的转换机制。自然语言和机器语言二者之间的转换就是彼此理解与生成的关系。自然语言处理的任务,就是实现这种理解与生成。
- 人工智能:被卡在“自然语义处理”上动弹不得
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已经收获了很多赞誉。但是李生教授认为,人工智能要走的路还很长。
李生教授引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的一段话“人工智能还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三阶段:弱、强、超),即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而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如果语言智能实现突破,跟它同属认知智能的知识和推理就会得到长足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人工智能体系的进步。
自然语言处理是当下限制人工智能发展的难题,也是神州泰岳人工智能研究院深耕的领域。神州泰岳人工智能业务聚焦语义分析领域,任重而道远。
- 未来是智能化社会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人与机器更加紧密的结合,人类与机器在交互中相互学习。机器(AI)将成为人类能力拓宽和延伸的工具。
神州泰岳人工智能研究院荣誉院长李生教授
智能语音技术及其落地应用
北京中科信利技术有限公司CTO、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赵庆卫先生作为此次论坛的特邀嘉宾在大会上分享了“声学研究和智能语音技术”的应用。在会上赵总着重介绍了智能语音技术及其应用,包括语音拨号、语音导航等场景。语音识别技术与其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如机器翻译及语音合成技术相结合,可以构建出新的应用,例如同声传译、实时多语种翻译等。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赵庆卫先生
基于概念层次网络理论的汉语句法语义分析
朱筠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讲师,也是神州泰岳-北师大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的研究员之一。朱筠博士分享了基于概念层次网络理论中句类理论的汉语句法语义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也是神州泰岳-北师大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的课题之一。
朱筠博士谈到,在自然语言理解方面,语句的理解定位于概念理解,并且建立了自然语言的“概念空间(代码)”。那么语句及自然语言的理解,其实就是从语言空间向语言“概念空间(代码)”的映射过程。这一处理方案,使计算机能够进入自然语言的语义深层,在“懂”的基础上完成对自然语言的各种处理。
朱筠博士从小句的切分、句间关系识别、介词处理及助词“的”的处理等几个方面展示该方法的处理结果,同时探讨分析结果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讲师朱筠博士
本次专题论坛,从理论到技术实战,从国际宏观环境到具体应用场景,由浅至深的解析了语言与智能的方方面面,对泰岳研究院成员来说意义非凡。神州泰岳研究院承担着泰岳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系统的开发任务,DINFO-OEC平台(首款业务建模的非结构化文本分析挖掘平台)就出自这支团队。参会人员表示收获颇丰,“今天三位老师的分享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到2030年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相信神州泰岳人工智能业务也能够迸发向前,着力自然语言语义处理技术,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