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北京立法调研120、999统一调度

2012-07-16 09:54:39   作者:   来源:京华时报   评论:0  点击:


去年10月4日,一名120急救医生在运送患者。统计数据显示,急救医生80%的急救任务是“单纯转运”。
去年10月4日,一名120急救医生在运送患者。统计数据显示,急救医生80%的急救任务是“单纯转运”。

  数说急救

  2011年全市急救呼叫总量为652340人次,日均呼叫1787人次

  2011年,120和999共出动救护车总数为567413车次

  截至今年4月30日,北京院前急救网络救护车624辆,其中120网络421辆,999网络203辆

  2006年至2008年,120接收的编制内本科学历医学生流失率高达86.3%。

  日前,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获悉,应北京市人大和市政府法制办要求,始于今年2月的《北京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立法调研已基本结束,并形成了初步的专家意见。专家意见指出,应从对120和999两大急救系统实现统一调度、重新布局规划急救站点、培训急救员、明确急救车辆优先通行权等多方面完善本市急救体系。

  早在2007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就将急救立法列入未来五年立法调研计划。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当年全市增建了65个急救站,各医疗机构抽调700余人补充到院前急救队伍中去,高投入、高配置加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急救呼叫满足率一度接近100%,10秒钟内自动接听并就近派车让京城百姓觉得“特踏实”。

  但120和999两大急救系统空前的高效率运转并未持续太久,奥运会结束后,65个新增急救站便因缺少人员和资金等问题陆续荒废,时至今日几乎无一幸存。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急救需求的猛增,掣肘急救体系发展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急救呼叫量突增、120和999重复出车、新建小区附近急救站点空白……迫在眉睫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本市的急救效率,2010年初,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丁向阳提出“整合120和999急救资源,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服务规范,探索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的构想,但因缺少操作细则,两大系统除搭建了一个“可以看见对方车辆和任务”的系统外,急救资源的整合并无实质进展。

  去年12月8日,市人大常委会第104次主任会讨论通过《〈北京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立项报告》。今年2月,市卫生局正式启动这一条例的立法调研。

  据介绍,《北京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起草由市卫生局牵头,市法制办、市人大教工委、首都医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个机构专家参与其中。按照计划,有关部门将以专家意见为基础,再经过深入调研和情况汇总,最终形成条例草案,草案将于明年10月递交市政府法制办。

  据介绍,这是本市首次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对“急救生命线”加以规范和保障。

  资源整合  拟建统一急救调度平台

  不同于其他城市只有一个急救号码120,本市院前医疗急救系统由北京急救中心(120)和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999)两个服务网络组成,两个系统相辅相成,但在日常急救调度中相对独立。

  “日均出车超过1500次,这个数字对两个系统来说是个很大的工作量。”北京市卫生局应急办副主任曹昱说,近两年北京年急救呼叫量超过60万次,且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但在目前京城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发展速度加快的情况下,本市急救呼叫满足率已由2008年奥运会时期的几乎100%的巅峰状态跌至90%左右(即100个急救来电中,只能及时派出90辆车),而按照国际惯例,这个数字应保持在95%以上。

  曹昱说,除增设急救站点、引进急救人员外,从全市角度对急救资源进行整合、对现有急救资源最大化利用是此次调研中专家们提出的意见之一。为此,本市考虑探索通过建立市级院前急救指挥调度机构,对全市急救车和急救人员实行统一指挥。届时,该机构设在市卫生局,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曹昱表示,这一方案尚处于探索研讨阶段。

  参与调研的专家表示,120和999号码已经被京城居民所接受,考虑到市民的急救呼叫习惯,将拨打两个号码的急救电话汇入同一调度平台后,再进行以就近为原则的急救车辆调度是较为可行的方法之一。

  本市对急救资源的整合之举始于去年。目前,两大急救系统已经实现急救信息共享、一方无车可派时将转入另一方系统、同一急救来电重复拨打120和999号码时,系统将自动提示以避免重复派车等,但因只有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120和999才会在市级层面的部署下联动出车,因此两大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调度尚待进一步推进。

  站点布局    2015年底前增60余急救站

  如果把全市急救体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每一个急救站就是网中的节点,是构成急救体系的基础,并负责完成具体的急救任务。即指挥中心在接到急救呼叫后,如果急救者附近有急救站点,会先选择该急救站点中的待命车辆前往现场施救。

  据曹昱介绍,目前,本市共有急救站点251个,120和999分别根据本系统执行任务的情况建设了132个和119个。随着城区人口的外迁和新兴城区的发展,本市急救站点的布局也将在现有急救站点基础上进行“一盘棋”式的布局和调整,按照历史呼叫量、重点地区、人口稠密地区、新建居民小区、重要交通枢纽区、首都重要保障区域等6个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原则是“站点随人走”。

  2015年底前,本市将按照新版“急救站点分布图”完成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的全覆盖。依据本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规划建设标准,全市需新增急救站逾60个。

  记者获悉,具体的急救站规划设置标准为:人口超高密度区(2万人以上/平方公里)每2至3平方公里或7万常住人口设置一个急救站;人口高密度区(0.1至2万人/平方公里)每5至10平方公里或每7万人常住人口设置一个急救站;人口中密度区(0.05至0.1万人/平方公里)每30至50平方公里或每5至6万常住人口设置一个急救站;人口低密度区(0.05万人以下/平方公里)每50至100平方公里或每3至4万常住人口设置一个急救站。

  据了解,全市急救站的配备也将实现标准化,届时,按全市常住人口每3至5万人配备一辆救护车,每个急救站需配2至3辆救护车。每个急救站实行24小时运行,需配备16名工作人员。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