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TD-LTE再现非理性竞价 产业受困价格大战

2012-07-24 09:10:01   作者:   来源:飞象网   评论:0  点击:


   7月初,印度BSNL宣布将1437万线网络扩容设备的订单交给中兴和阿朗。人们在欣喜于中兴打破国内设备商拓展印度市场僵局的同时,其成交价格之低,又让业界忧心不已。

   仅仅时隔半个多月,记者了解到,在刚刚结束的香港TD-LTE招标中,再次出现了非理性竞价,近似于“自杀式报价”的竞争方式,给刚刚起步的TD-LTE产业蒙上一层阴影。

  “自杀价”下的连锁反应

  如今的电信设备市场已经告别了十几年前那种外企垄断、高价高利润的时代,目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利润逐渐摊薄,这是一个同质微利时代。

  “为了拿下合同,有些厂商不惜一切代价大打价格战,甚至赠送设备以图跑马圈地。这种致命的‘自杀价’对自身、对其他厂商、乃至对整个行业的伤害正在蔓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分析说。

   “在近期的香港移动、印度BSNL等地的竞标中,中兴是以超低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格拿单的。比如此次香港的TD-LTE网络竞标,我们的价格甚至和国内GSM每载频的价格相当,肯定是100%的亏钱。”中兴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如果从TD-LTE产业起步之初,就开始采取高强度的低价策略,对所有厂商、对整个TD-LTE产业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位电信厂商人士表示,中兴这样做虽然得到了一时的市场优势,但后患无穷,这势必也会影响整个TDD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TDD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整个产业都有可能会被扼杀在“低价”的摇篮里。

  “TD-LTE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全球运营商都在盯着亚太,亚太又在看软银,而软银盯的是中国。如果中国市场后继乏力,那TD-LTE的命运就真的走在生死边缘了。”这位专家对记者说。

   “极低的商务价格虽然能让企业获得较高份额,但这种行为却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但会对厂商的物料和人力成本形成巨大压力,还为后续产品质量及交付埋下了风险。由于利润微薄,导致厂商在研发和电信级投入上捉衿见肘。”一位电信分析师这样评价。

  他表示,通过激进价格策略,压制潜在竞争对手,削弱现有竞争对手的实力,不仅自身存在资金链风险,而且对整个TD-LTE产业的杀伤力更强,是真正“釜底抽薪”的狠招。

  “市场订单总是僧多粥少,只要一家报低价,其他厂商也只有咬牙跟进。这种连锁反应最终会毁了整个行业。”一位参加过多次集采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人士表示。

  “低价”不堪承受之重

   在以“自杀价”为利器的竞争中,尽管中兴等厂商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张,但执行多年的低价竞争策略导致的低利润,已成为其不堪承受之重。

  来自Dell'oro2012年2月的数据显示,2011年在RAN市场份额中,爱立信以37.8%稳居第一,华为以20.0%占据第二,诺西则以18.3%排名第三,阿朗以14.7%位居第四,剩余9.2%由其他厂商分割。

  由此可以看到,电信设备厂商目前形成了两大阵营,第一阵营为爱立信、华为和诺西,而阿郎、中兴等已退居到第二阵营。

  “在市场上‘大阔步’前进的同时,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有些地区报价低于成本,虽然拿到了市场份额,但厂商只承诺按照集采所分配的数量发货,为了止损拒绝为超出集采数额的设备发货;有些地区也会强制搭配其他产品销售,甚至在少数地区出现了由于报低价而又根本不具备发货能力的局面。种种表现,可能与中兴管理层的调整以及急于展现市场拓展能力有关。”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成熟的企业,经营都是以赢利为导向的。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如果价格偏低,势必要在节约成本上做文章,毕竟任何企业在技术和设备的输出都是与价格相匹配——这是惯用作法。这直接导致了低价比拼消耗了设备制造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业内专家对记者说。   这位专家呼吁,共赢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中兴、华为等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并不容易。对于通信这个高度竞争的行业,需要各方转变博弈的思维,市场固然需要竞争,但是过度的竞争损害的是行业长远的发展效益。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