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智能语音怎样不再“热一阵、死一阵”的轮回?

2014-07-15 15:11:28   作者:   来源:人民邮电报   评论:0  点击:


  2014年7月15日消息,基于语音技术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火了!在微博平台上,“小冰”与无数“大V”聊天,并创下了72小时内1.3亿人次的对话量。截至7月11日,“小冰”的微博粉丝数已超过77万。曾有专家表示,智能语音五年火一次,经历着“热一阵、死一阵”的轮回,此番技术浪潮能否打破这个魔咒还需企业自己选择,是打造无所不能的“变形金刚”,还是心无旁骛力争在小范围做精做细,不同的方向会带来不同的命运。

  国际巨头抢滩市场

  在开发者的构想中,苹果的Siri应该是一个“任务引擎”,可以预测到用户需要什么,并在用户提出要求之前就打点好一切。但是它的使用率不够理想,一项调查显示,Siri推出两年后,2330名iPhone用户中仅有15.2%使用过Siri。

  GoogleNow是谷歌在I/O开发者大会上随安卓4.1系统同时推出的一款重量级应用。GoogleNow优于Siri的一个先天优势在于与谷歌搜索功能的结合,用户搜索的关键词被记录下来,GoogleNow智能化读取关键词后,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语音服务。此外,该应用的语音识别功能也得以加强,加上谷歌强大的“知识图”,语音搜索结果非常准确。可惜的是,GoogleNow只是作为Google Search的一个插件,仅将自然语义的语音搜索做到了应用里。

  微软宣布将在下一代移动操作系统中加入智能语音系统,取名Cortana(“小娜”)。这个号称“全球首个真正的个人数字助理”拥有强大的学习和上下文联想功能。“小娜”还能兼容第三方应用程序,极大地丰富了使用体验。可见“小娜”的方向是朝着人工智能和移动端在布局。

  IBM的聊天语音助手“Cognea”目前已经有4万多用户,这些用户能在Cognea所提供的免费语音助手定制平台上获得专属于自己的“语音机器人”。IBM目前正在努力将其开发的最新系统Watson打造成现实版的人机智能对话类电脑系统,以期击垮“Siri姐”和“小娜妹”。

  国内IT企业“不等闲”

  目前,我国语音技术厂商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语音技术厂商,一般从科研院所基础研究脱胎,包括像科大讯飞(中国科技大学)、捷通华声(清华大学、中科院声学所、北京大学)等,其中讯飞语点是由科大讯飞推出的类Siri中文语音助手,目前已经推出Android、iOS版,并成功进入AppStore,和Siri展开正面竞争。

  第二类是互联网厂商,包括百度、腾讯等,他们为给其广大的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普遍采用战略合作或者收购等方式,掌握智能语音技术,推广语音服务。其中,百度语音助手是一款支持语音指令、语音搜索、语音对话功能的智能语音服务软件。

  第三类是创业企业,像云知声、思必驰等,他们专注于某些行业领域,比如汽车、家电、教育、社交网络来推广自己的语音技术和产品。小i机器人公司一直以来长期专注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应用。目前服务的用户超过2亿,每年有上百亿次的对话互动。小i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互联网、运营商、金融、航空、汽车、电子政务等领域。

  在纠结中发展

  望洋兴叹:海量知识vs技术局限

  在“语音识别”方面,目前智能语音软件的表现都不俗,但“语义分析”则不同,它需要软件开发者掌握大量语言数据。互联网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产生的知识,主要存在于以下这几类网站中:一是问答类网站,如百度知道;二是维基百科;三是书籍电影等开放评价网站,如豆瓣;四是美食评价网站,如大众点评;五是商品评价信息,如淘宝网。由于智能语音应用尚未有能力整合这些互联网的大量信息,无法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此外,由于中文方言繁多,对口音甚至方言的识别,需要大量语料积累,非经济实力和用户基础雄厚不能做到。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