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运营商转型2.0:如何脱胎换骨重获新生

2014-11-25 15:37:24   作者:   来源:新浪科技   评论:0  点击:


  2014年对于国内通信市场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一方面,运营商的4G网络建设如火如荼、4G业务量和用户数节节攀升;另一方面,运营商的情况不容乐观,外部面临着OTT应用与服务提供商的市场抢夺和挤压,内部面临着“营改增”和营销成本压缩的双重压力。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份,通信市场处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传统观念和新型竞争环境之间的矛盾、传统业务的式微和新业务兴起之间的矛盾等,忙着“压水分”和“保指标”的运营商不免对未来充满困惑和焦虑。运营商的转型之路应当何去何从?

  运营商不约而同强化转型战略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当前基础通信市场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虽然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稳步走高,但同比增幅却持续下滑,而且下滑比例创历年来最高;从传统业务角度来看,平均本地和长途移动通信去话分钟数同比分别下滑6.6%和5.0%,进入2014年之后短信业务更是溃不成军,同比跌幅都维持在18%以上,部分月份甚至同比跌幅接近20%;从业务收入结构来看,语音业务收入占比从去年中期的46.6%下降到今年中期的42.9%,非语音业务收入中的流量业务增长拉动作用巨大,但量收不匹配现象十分明显。

  由此可见,通信市场的整体格局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基于当前形势,在今年的目标战略中,三大运营商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转型”战略。

  中国移动的奚国华董事长指出,运营商已经加速进入“流量经营”时代,传统运营商层面的竞争更趋白热化,互联网层面的竞争对传统电信业务的“异质替代”也进一步加速。中国移动正处于“维持传统业务经营价值”和“加快推动转型发展”的交织阶段。

  中国电信的王晓初董事长则进一步强调了紧紧围绕深化转型的“新三者”战略和“再造一个新型中国电信”的目标,即推动“去电信化”、“市场化和差异化”和“新三者”的“一去二化新三者”转型战略。

  中国联通的常小兵董事长也将转型视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全面实施“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实践四个“坚持”:坚持快中求好,持续加快规模效益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持续推进企业创新转型;坚持市场驱动,持续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坚持客户导向,持续增强服务支撑能力。

  转型应“以人为本”

  “转型”已经成为三大运营商共同的迫切需求,并且都提升到非常高的战略地位。运营商过去的思维模式和行动举措已经和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市场 “格格不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传统运营观念与新型竞争环境之间的矛盾。传统的通信市场是“单一”的竞争市场,一是竞争对手和业务类型单一,只局限在三大运营商之间、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业务之间;二是价值模式单一,通过“运营商业务开通与交付、消费者根据使用量和业务定价计算话单并付费”的模式来获取价值。而新型的竞争环境中,竞争对手层出不穷,价值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和泛化的趋势,“羊毛出在羊身上”已经不是惟一模式,“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价值模式屡见不鲜。

  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理念之间的矛盾。过去运营商掌握业务的设计权、定价权和提供权,消费者只能在其所提供的业务范畴中选择。这种模式使得运营商成为了价值链的核心掌控者,也使其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加强调用户体验而不是产品自身,用户体验形成了注意力经济和新的用户价值,用户体验的好坏决定了用户黏性和传播口碑,这一点恰恰是运营商产品的弱项,一旦无法再成为消费者的刚需,又如何与OTT的应用服务相抗衡?

  静态运营策略与动态市场变化之间的矛盾。之前由于运营商在价值链中占据了掌控地位,因此其运营策略是“一招鲜、吃遍天”,实在不行就采用低价竞争来抢夺市场,这也是近年来校园市场、返乡市场屡屡出现恶性竞争的原因。而移动互联网市场处于动态变化中,面对新型竞争对手的体验先行、野蛮生长,运营商的应对措施显得苍白乏力、文不对题,甚至不知所措、听之任之。

  注重市场分析和注重客户体验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下,运营商的策略形成依旧墨守成规。市场策略的最重要来源就是经营分析,过去运营商拥有对市场和价值链的主导权,经营分析大多是自身数据的呈现、分析、对比、总结,并据此得出下一阶段的策略。这种方法看似数据丰富全面、分析深入而透彻,但实际上是从内部、自身、过去找经验来指导未来的市场发展,殊不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金科玉律是“过去的经验越丰富,现在就死得越快”,缺少对外部、市场、客户的分析,不从未来找方向,自然会路子越走越窄、日子越过越被动。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