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门外人”进击通信业,壁垒真的又高又厚吗?

2015-04-13 14:50:25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评论:0  点击:


  从国家有关部门(以前是信息产业部,现在是工信部)将固网按南北区域分拆、移动网络从固网中分出到发放3G、4G相关标准牌照、虚拟运营商牌照,每一次政策的导向,都会引发通信业变动甚至是变革,引发“门外人”冲击甚至“颠覆”传统通信运营商,引来媒体及民众们的“狂欢”。通信业的变化折射出的不仅有通信行业技术的变化,还有社会的变化、权力斗争的变化。那么,作为通信业中有着主导地位的通信运营商有哪些壁垒,这些壁垒真的又高又厚吗?

  行业政策壁垒变得薄弱

  在此,笔者简单列举近两年来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的相关政策及解读。

  2012年6月27日,《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

  2013年5月17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政策解读》。

  2013年7月19日,《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解读。

  2013年8月15日,《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解读。

  2013年8月19日,《“宽带中国”政策解读:发展宽带成为国家战略》。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解读4G牌照发放》。

  2014年5月9日,《关于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政策解读。

  2014年6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解读LTE混合组网试验》。

  2014年12月25日,《关于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通告》。

  2015年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解读LTEFDD业务经营许可发放》。

  从以上政策可以看出,通信业在国家政策中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相比其他行业调整较多,变量较大。从外部因素来看,有中国当时加入WTO的通信业务市场开放的承诺;从内部因素来看,国家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在以上政策中明确规定了通信运营商从事的业务范围,以及通信产业开放的业务范围。同时,还有信息安全类的政策要求。因此政策壁垒是最高、最大的壁垒,哪些业务该做,哪些业务不能做,工信部均进行了规定。具体的经营范围,笔者不在这里赘述。简单来说,通信运营商运营网络(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基础设施)和用户接入网络的服务;开放的民资可运营的主要是移动业务转售、代维以及宽带建设(从用户端到网络接入服务器范围内的全部或部分有线通信网络设施)或资本合作。

  但政策总有管不到、来不及管、不易管的地方,这些地方就是“灰色地带”,而移动互联网的创新企业正是在“灰色地带”野蛮生长。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通信业的行业政策壁垒已变得薄弱,OTT不仅越过的是通信运营商,还有与通信相关的政策。

  资源壁垒进一步被削弱

  网络资源壁垒。

  由于政策的规定,通信运营商在网络资源上形成了壁垒,铁塔、基站、核心网、骨干网等网络设备的建设维护与优化均由通信运营商来承担。网络规模如此巨大,不差钱的通信运营商采取代维、合作等方式共同运营整个网络。所谓的网络资源其价值是“管道”价值,从2G到4G,通信运营商在不断地提升无线网络的管道价值,从1M到100M,通信运营商在不断地提供有线宽带的固网的管道价值。有了管道后,才能从跑蒸汽列车的时代发展到高铁的时代。

  而随着国家对于通信业引入民资政策的鼓励,通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壁垒被进一步削弱,究竟民资在网络资源上对运营商的冲击有多广和多深,有待市场证明。无可否认的是,运营商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用户资源壁垒。

  用户间有通信需求,通信运营商提供了安全和高质量的通信方式,就这样,刚需产生,即语音通话。运营商不需要做太多的宣传,用户纷至沓来,Money纷至沓来,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用户通话的方式变了,但用户通话的刚需没有改变。与之而来的是,用户资源对于运营商来说如此轻松地被得到,相比互联网公司打车软件的火拼、红包满天飞,运营商得到用户的成本则相对少了很多。用户资源无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最大的优势,这也是运营商在整个通信产业链处于强势地位的最大筹码,用户资源和前向收费的资金奠定了运营商的地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何挖掘用户价值是运营商面临的重要挑战,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创新的业务模式势在必行。而互联网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其培养用户的能力和方式已远远超越传统通信运营商,用户资源的壁垒在互联网企业眼里,已经不那么神秘,壁垒早已变成了“空气”。而这个壁垒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许只存在于各通信运营商间。

  号码资源壁垒。

  通信业务的使用必须对应接入的终端,包括号码和终端(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号码作为用户接入网络的身份认证,其对应的是真实的用户,并可实现、可管理、可分配、可交易。在这个价值链上,号码资源由于其特有的身份认证属性,目前应用于各类手机软件的安全认证。从“台前”到“台后”,这个角色变化,折射出的是运营商对号码资源的价值忽视。

  再看移动互联网,QQ、微信等在固网互联网发展时,已经建立起用户的ID体系,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移动App的发展,让其ID量得到了进一步飞跃式发展。去“手机号码”化已经开始,但完全取代可能性不大。对比互联网企业的ID体系和运营商“号码资源”,由于运营商用户开户均需到营业厅去填写相关资料,其用户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较互联网企业ID优势明显。如何充分挖掘号码资源价值,定位其战略角色,对运营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技术资源壁垒。

  运营商有技术吗?确切地说,有技术。有核心技术吗?确切地说,没有。准确地说,通信设备制造商拥有通信业的核心技术,通信运营商负责运营国家通信网。所以通信运营的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壁垒一说,有些牵强。何况,在资本市场上,这种壁垒瞬间会消失。

  运营资源壁垒。

  相比其他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看起来其运营资源很多,运营资源壁垒很厚,比如,政企客户资源、标准化流程资源、运营经验资源等。但在移动互联网的思维之一“快”的思维下,通信运营商的运营资源剩下的可能只有没有与时俱进的标准化流程,相对稳定的政企资源,传统的运营经验。以前的优势可能已经变成了劣势。通信运营商的运营经验壁垒只是看起来很高、很厚。

  产品壁垒几乎不存在

  通信运营商的产品,总体来说包括语音产品、短信产品、流量产品、数字化信息产品。

  语音产品的优势不必多言,由于通信技术的固有优势,其语音产品的优势地位不可动摇,但在免费电话的趋势下,语音产品的发展状况已不言而喻。

  短信产品经历了辉煌的10年光阴后,在各种社交软件的冲击下,已被网络短信完全替代,而政府对垃圾短信治理的要求,更让短信“死”得更快。

  流量产品。目前通信运营商可以称得上的流量产品有:飞信、易信、MM、沃商店等,这些产品,与强大的QQ、微信、淘宝等相比,差距显而易见,盈利贡献,更是天壤之别。

  数字化信息产品。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家庭等数字化解决方案,通信运营商依托其政企资源、人力资源可实现较快运营推广,但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壮大,其不差钱的市场和推广能力,着实会让通信运营商头疼。

  综上所述,通信运营商的壁垒看起来很高、很厚,但在新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下,技术的发展、思维的改变已搭起来一座桥,横跨过这些壁垒,“门外的野蛮人”与“门内的业内人”在资本市场、人力市场、产品市场上横冲直撞,通信运营商能否抵挡得住?有待市场证明。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