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IT与互联网 >
 首页 > 资讯 > IT与互联网 >

怎么看俞敏洪南极公开信?企业家奋斗半生,享受何错

2025-11-19 10:15:18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的人都清楚,这个领域的企业家从来没有“躺平”的资格。政策的每一次调整、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可能成为压在肩头的重负,而能在行业浪潮中坚守数十年的领军人,更是把“奋斗”二字刻进了骨子里。他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商业成就,更在于在风浪中为行业托底,俞敏洪与他的新东方,正是这样的存在。

  近期,俞敏洪在南极发布的新东方32周年内部信引发热议,不少声音将“老板在南极看冰山”与“员工在岗位加班”对立起来,却鲜少有人追问:这位为教育事业奔波半生的企业家,难道连享受生活的权利都没有吗?

  从北大校园里的兼职教师,到租下简易教室创办新东方,俞敏洪的创业路本就是一部奋斗史。32年间,他经历过资金链断裂的绝境,扛过政策调整的冲击,在“双减”浪潮中带领新东方完成艰难转型——关闭大量校区后,转身带着团队在直播带货领域开辟出新天地,让“东方甄选”成为直播界的清流。就在公开信发布前,新东方刚披露最新财报,面对东方甄选营收下滑的压力,俞敏洪仍在信中明确三大业务方向,这份坚守从未动摇。这样的奋斗并非个例,据艾瑞咨询联合长江商学院发布的《2024中国企业家生存发展报告》显示,国内年营收超亿元企业的创始人,日均工作时长普遍在12小时以上,年均带薪休假不足15天,远低于普通职场人的32天均值。俞敏洪的休憩需求,本质上是企业家群体长期高压工作后的合理诉求,其奋斗历程早已为这份权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纵观商界,优秀企业家从不会把“奋斗”与“享受”对立起来,这一认知已成为行业共识。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75岁时才第一次真正休假,此后便投身公益办学,用百亿资金创办福耀科技大学,亲自驻扎工地把控建设细节,这份“享受”是换一种方式实现人生价值。日本实业家松下幸之助80岁辞去会长职务后,并未彻底隐退,而是设立松下政经塾培养人才,用另一种姿态延续对社会的贡献。国内标杆企业胖东来更是将这种平衡落到制度层面,其创始人于东来公开披露,企业管理层已实现年均190天休假,普通员工年休假也达30-40天,每周工作时长不超36小时,而这样的福利体系反而让胖东来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保持着超高客户忠诚度。这些案例与数据都证明,企业家的“享受”从来不是躺平摆烂,而是在阶段性成果后,以更自由的状态规划新的人生维度,甚至能反哺企业发展。

  再看俞敏洪的南极之行,本质上是一次带着思考的休憩。他在信中用南极企鹅“在极端环境中相互扶持”类比新东方人,用冰川“时间的力量与坚守的意义”寄语企业未来,字里行间仍是对事业的牵挂。信中提及的“新东方要做希望的播种者”“东方甄选要做良知的代表”,更是为团队锚定了方向。这种“工作即生活,生活含思考”的状态,本就是企业家的常态。

  公众对企业家的认知,似乎总陷入“要么无私奉献,要么唯利是图”的二元误区。《2024中国企业家生存发展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超60%的受访企业家曾因工作强度过高出现健康问题,却仍有近三成公众认为“企业家就该全年无休”。当曹德旺捐百亿办学被质疑“不务正业”,当俞敏洪休个假被吐槽“自我感动”,我们恰恰忽略了最基本的常识:企业家首先是人,不是永不停转的机器。新东方32年间累计为社会提供超50万个就业岗位,仅“双减”转型期就帮助数万员工再就业,这样的社会价值值得尊重;而俞敏洪作为核心决策者,其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神经需要适度放松,这既是个人权利,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企业根基从来不是靠创始人“连轴转”筑牢的,而是靠科学决策与团队凝聚力,一次带着思考的南极之行,恰恰是这种凝聚力的“精神加油站”。

  评价俞敏洪的南极公开信,不能只盯着“南极”的地理坐标,更要看到背后32年的奋斗坐标。当一个人用半生时光为行业创造价值、为万人提供生计,他在晚年选择看一次冰川、享一段宁静,不是“特权”,而是“应得”。商界需要曹德旺式“退而不休”的奉献,也该容得下俞敏洪式“张弛有度”的智慧——毕竟,懂得享受生活的奋斗者,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阅读: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