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 >

“中华门”背后 烦恼人的笑难掩优势渐失的尴尬

2012-10-22 10:18:11   作者:   来源:北京晚报   评论:0  点击:


  面容憨厚的云计算安全联盟中国区理事潘柱廷,在业界一直被习惯称为“大潘”。“大潘”刚听到众议院发布报告的消息时,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因为美国众 议院情报委员会对华为与中兴的调查已经历时快一年了。不过当听到电视新闻中众议院报告的大致内容时,“大潘”的脑子里还是闪过一个念头——“觉得肯定是思科在后面。”

  没过几天,《华盛顿邮报》以“华为的美国竞争对手参与推动对其审查”为题,披露了思科(Cisco)在此次调查报告中所起的作用。虽然思科否认,但业内认为,华为、中兴如在美国市场受阻,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思科。有人戏说,思科CEO钱伯斯一定在偷着乐。

  不过,曾经在全球高科技领域风头盖过乔布斯的钱伯斯,面对华为、中兴这样的强大竞争者,现在的笑,也许更多是“烦恼人的笑”。

  如果说华为等中国公司对西方国家有什么威胁的话,那真正的威胁不是别的,正是华为在同西方本土企业竞争时已经开始在创新方面领先。

  ——英国《经济学人》

  国会报告 十年前即已埋下了伏笔

  无论是在《24小时》这样的热门美剧,还是在《独立日》等众多美国大片中,人们经常能看到思科的醒目标示——这个由斯坦福大学一对教师夫妇创办的公司,曾经是全球最成功的高科技企业。

  据说思科的名字取自注册地旧金山名字的后五个字母,标示则源于旧金山的代表性建筑金门大桥。

  1984 年底,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中心主任莱昂纳德·波萨克和商学院计算机中心主任桑蒂·勒纳夫妇,共同设计了一种叫“多协议路由器”的联网设备,用于斯坦 福大学的校园网。正是这个设备,把各种不兼容的计算机局域网整合成统一的网络,这个设备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

  思科改变了互联网,约翰·钱伯斯则改变了思科。

  1991年钱伯斯加盟任副总裁时,思科市值不过6亿多美元。1995年钱伯斯执掌帅印,仅用四年多时间,思科就确立了在全球高科技产业的领先地位,市值在最高时逼近6000亿美元,有经济学家甚至预言,思科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公司。

  由此,约翰·钱伯斯成为《财富》、《福布斯》、《商业周刊》等杂志封面的常客,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过,钱伯斯是互联网业界、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真正领导者。

  除 了“最佳CEO”等头衔,约翰·钱伯斯也被誉为“最具慧眼的企业家”,这显然得益于其过人的远见。年初被《华尔街日报》问及“最担心的企业是哪一家”时, 钱伯斯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25年前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最大竞争对手会来自中国,现在来看,就是华为。”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告诉记者:“美国众议院报告的这个事件,其实是十年前思科起诉华为的一个延续,核心还是利益之争。这个事件本身并不是单独的事情,是思科十年多来系统游说和运作的必然结果。”

  对手十年 反衬竞争势态正在改变

  约翰·钱伯斯是个很能适应竞争环境的人。

  据说钱伯斯小时候很害怕上台讲话,上了小学还被告知患有诵读困难症,但这些他后来都克服了。

  约翰·钱伯斯也是个很敏感的人。

  思科是钱伯斯工作过的第一家成功的公司。以前他在IBM和王安电脑都干过,不过都赶上了两家公司的衰败期,钱伯斯由此对失败有着天然的恐惧。

  约翰·钱伯斯还是个很有远见的人。

  方兴东告诉记者,在王安电脑的工作经历,让钱伯斯认识了华人的智慧,钱伯斯对王安个人的评价非常高。钱伯斯对来自华为的竞争也特别敏锐,钱伯斯深知这是最大的对手,而且未来这个对手是无法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无法通过正常的公平竞争能够战胜的。

  有“远见”的钱伯斯,十年前就开始动作了。

  2003年1月23日,还有一周就是中国传统的春节了,思科一纸诉状将华为告上了法庭,指控华为及其美国分公司盗用部分思科源代码,并对思科专利形成侵权,请求法院禁止华为出售相关产品。

  这场轰动一时的中美IT知识产权第一大案,官司打了一年半,最终以法院终止思科对华为的诉讼而告终,并且裁定,思科今后不得再就此案提起诉讼或者以相同事由提起诉讼。

  思科期望利用知识产权狙击华为的路径,就这样被关闭了。

  2011 年9月,在众议院启动对华为、中兴调查的前两个月,思科开始广泛散发一份名为《华为和国家安全》的文件,鼓动美企不要和华为合作。“美国对华为的怀疑,意 味着思科和其他公司的机遇。”《华盛顿邮报》称。国会山的高级工作人员也证实,美国高科技公司曾向国会游说,用思科文件一样的措辞,要求加强对华为的审 查。细心的人后来发现,美国众议院报告中的许多措辞,与思科报告的说法“如出一辙”。

  众议院报告出台前,华为和中兴在美国的经营活动已多次因议员的质疑告吹,华为和中兴寻求向美国电信运营商出售设备,也因干预而被取消。不过,这些并未能阻止中国高科技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

  2000年,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写下《华为的冬天》时,华为的整个海外销售额只有一亿美元。去年,华为仅在思科“根据地”美国市场的销售,就有十三亿美元。

  方兴东说:“十年前,思科以知识产权之名发动了针对华为的第一场战争。那一战,狙击华为不成,反而助力华为完成国际化的洗礼,开启了长达十年的全球崛起之路。”

  市场博弈 实力决定谁能笑到最后

  今年5月,美国拉斯维加斯的Interop 2012展会上,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华为展台和思科展台面对面地摆开,华为展台上的核心交换机把思科震撼了。“思科很多人跑来华为展台看这个产品,”当时在场的人对此印象深刻。

  方兴东告诉记者,十年前华为与思科的那一战,是中国高科技产业里程碑的一战。“那时候,我都没有想到中国可以有公司和思科这样的公司应战。”

  有人统计过,从与思科打官司到现在,在最近的十年里,华为这个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费用总投入,合计已经超过了人民币1000亿元,连柳传志都说:“很多人老拿我跟任正非比,其实我特别佩服任正非,他敢往上走,敢于把力量集中起来,去突破制高点。”

  早在数年前,也就是2006年,华为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已经是思科的两倍多。两年后,华为超越飞利浦,成为全球专利年度申请数量最多的公司。而今年上半年,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华为已经一跃成为全球销售额第一的电信设备制造商。

  “从现在的互联网来看,未来到2018年,中国的网民会达到10亿,全球的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应该会在中国。美国的网民是2亿多,人口就3亿,利用互联网的崛起,未来用5到10年的时间,像华为这样来自中国的领导性公司的数量,一定会超过美国的公司。”

  方兴东的预言,也正是“钱伯斯”们的烦恼。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