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机器人何时“造反”?

2015-02-02 11:36:47   作者:安德鲁·麦卡菲    来源:FT中文网科技   评论:0  点击:


  当智慧超群且颇有建树的人们开始对人工智能忧心忡忡的时候,我们应该加入其中吗?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最近向BBC表示,“完备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灭亡。”今秋早些时候,企业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将人工智能称为“我们最大的存亡威胁”,并将正在进行的研究比作为“召唤恶魔”。

  为什么会这样?霍金教授对这一大恐慌作了简明的总结:一旦诞生了真正的人工智能——即人类思想的全数字化版本——它“将开始自主迅速发展,并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受限于缓慢生物进化的人类无法与之竞争,将被取代”。

  人工智能确实看似正在腾飞:在痛苦地缓慢发展几十年后,过去几年计算机表现出超人能力——从识别照片中的路牌、诊断癌症,到辨别人类情绪和操作视频游戏。既然如此,我们离恶魔还有多远呢?

  十有八九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事实上,距离如此遥远,以至于目前的危言耸听往好了说是多此一举,说得不好听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为了说明为什么是这样,有必要与生物学做个类比。

  我们早就明白,生物的重要特征(无论是豌豆植物花朵的颜色还是赛马的速度)都是由亲代遗传至后代,而选择性培育可以影响这些特征。生物学家曾假设,某种“基因”单位是这种遗传的媒介,但没有人知道基因的样子或者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1953年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发表论文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这一谜题得到解决。该发现彻底改变了生物学,就提出什么问题、向什么研究方向努力而言,它使科学家具备近乎无限大的清晰度。

  人工智能领域距离能发展出完备人工思维(换言之,具备人类大脑所有功能的实体),至少还差一个“沃森和克里克时刻”。正如神经科学家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所解释的那样:“我们知道神经细胞的集成与思想元素之间肯定存在某种法则关系,但是我们目前无法破译那些法则。”我们对人类儿童如何能在接触很少例子的情况下如此了解这个世界——这是猫,那是椅子——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并不确切知道何为“常识”,也极难将其归纳为一套规则和逻辑语句。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以至于感觉上我们离那些需要担心的事情还差很多个“沃森和克里克时刻”。

  但是上述的超人技术说明了什么呢?难道它们不重大吗?这些技术进展意义重大,但不是因为它们将我们更推近“完备人工智能”。它们展示了非凡计算能力、海量数据和案例分析软件所能形成的威力。诸如此类的系统将改善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经济,但它们对人类造反的可能性与叉车没有两样。

  我从技术进步学到的一点是永远别说永远,因此我不会排除解开智能之谜的可能性。不过我们还远远没到那一步。至少某些人工智能的忧虑者承认这个事实,但他们接着声明称,我们必须认真考虑人类面对的严重威胁,尽管它们不太可能。

  我们要应对的短期挑战够多:失业及其他经济困难、恐怖主义、可怕疾病、全球变暖——这个列表很容易被填满,令人沮丧。为什么要把遥远未来的幽灵说成即将到来的恶魔,将其列入短期挑战的清单呢?

相关热词搜索: 机器人

上一篇:B2B企业也要重视客户服务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