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新加坡国家级区块链在台大公开

2017-10-30 14:59:09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新加坡金管局在去年启动Ubin专案,目标在於实验一个用区块链为基础的跨银行支付系统,作为银行之间支付和结算的系统,并且进一步将数字货币连结到现金系统
  各国央行卯足全力冲刺金融科技、区块链,更纷纷宣布要推出数字货币,如加拿大央行的Jasper专案,在10月中迈入第三阶段的实作验证,将打造一个安全整合的支付平台,来做清算、结算。俄罗斯也宣布,可能会推出加密卢布(Crypto-Rouble)来取代纸钞。近期,中国大陆积极管制ICO、数字货币的发展,就有传言指出,中国央行是在替自家的数字货币铺路。英国、瑞典、澳洲等也都加速进行中。
  国家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似乎势在必行,更像是各国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插旗之战。但金融策略相对保守的台湾,能否跟上脚步?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为何,各界都十分关注。今年4月份,中央银行发行局副局长邓延达在余宛如立委所办的「如何建构台湾区块链基础建设」座谈会中,透露他们正在关注数字货币的发展,若有概念性验证(Proof of Concept,POC)的实作,定会对外公开,但至目前为止,仍未看见具体的方针。
  新加坡金管局展开Ubin计画,先推银行清算特殊币种
  相较之下,作为亚洲金融重镇的新加坡金管局在数字货币上,却早早就订定目标。
  新加坡金管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创新加速办公室主席Stanley Yong,在10月23日「金融科技、创新创业暨区块链最新发展研讨会」上,首次在台公开了MAS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成果。MAS在去年启动Ubin专案,目标在於实验一个用区块链为基础的跨银行支付系统,作为银行之间支付和结算的系统,并且进一步将数字货币连结到现金系统。
  Stanley Yong透露,MAS在技术研究的演进路上,从2014年起就在关注比特币、虚拟货币及底层的区块链技术。而从2016年开始,试着更深入了解区块链,并采取行动,开始透过POC的方式,将区块链应用在KYC(Know Your Customer)、贸易,以及支付上,而Ubin专案是支付相关的应用案例中的一例。
  「2017年我们开始加速研发,来推动商业化的可能。2018年则要开始拓展网络的参与者,并且开始在沙盒进行实验。」Stanley Yong指出,Ubin专案的规划十分明确。这也代表了新加坡在这场全球的数字货币之争,不会缺席。
  他也特别点出数字货币的3个关键特性,概念来自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IS)下设的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Payments and Market. Infrastructures,CPMI),在2015年所提出。分别是数字化(Digital)、点对点的交易(Peer to peer transfers)及不隶属於任何人(No one 's liability),拥有这三个特性的就是数字货币。
  然而,BIS在2017年将特性追加了一项广泛采用(Widely accessible),让数字货币的版图更加精确,且将不隶属於任何人,改为隶属於央行(Central bank liability)。
  相较之下,MAS想要开发的数字货币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即USC(Utility Settlement Coin),它是数字化、可点对点交易,但并非广泛使用、且不隶属於央行的。
  「USC就是一种特殊币种,专门用来结清算。」Stanley Yong举例,就像去主题乐园游玩时,消费者可以用内部发行的币种来付费、游乐。一旦走出乐园,就没人会承认该币种的使用性。而MAS的CBDC,即类似概念。
  降低跨境跨行交易手续费、24小时不间断运行
  而新加坡MAS也对发行银行间的数字货币进行严密的研究,委托KPMG进行调查,企业与消费者在支付时面临的难题,前五名分别是:清算速度慢(20%)、成本高(18%)、诈欺问题(13%)、安全性(13%)以及花费管理的时间/精力(13%)。
  Stanley Yong坦言,银行间跨境交易手续费过高,「虽然新加坡很先进,科技也很进步,但我们的经济还是很倚重现金支付。」他说,2015年新加坡现金交易,就占了60%。
  「所以我们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并实作验证,来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案。」他说,希望利用区块链,来完成3件事:快速清算、低成本、更安全。
  MAS试着帮商业用户将交易的手续中介费降低至5新加坡币,要简化Swift的讯息量,并且强调高度安全性。
  而去年底开启的Ubin专案,已经到了第二阶段,完成交易隐私的安全性测试以及资金流动的效率,接下来要开始更深入的研究,和其他市场基础架构介接。到了2018年,则要测试和其他币种串接的可能。
  MAS更将所有研究成果开源出来,「你可以上GitHub去看我们的成果,下载Code,测试它、拆解它。」他说,MAS希望利用开源的方式,让整个系统更加完善。
  此外,他也表示,MAS在Ubin专案中试着回答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如何即时地,让A银行付钱给B银行,而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
  新加坡政府现阶段的Ubin专案是先实验一个用区块链为基础的跨银行支付系统,作为银行之间支付和结算的系统。未来会进一步将数字货币连结到现金系统,成为国家的数字货币。(图片来源/新加坡金管局)
  政府亲自下海,实作3种主流技术
  「我们不是第一家发展数字货币的央行,但我们是第一个试着让它变得更加可行的国家(as realistic as possible)。」Stanley Yong这句话,凸显MAS稳扎稳打的功夫。
  他们分别测试了Quorum、Corda及Hyperledger Fabric,共三种不同的区块链平台架构,发现各自平台的优缺点,目前不压宝某一平台技术,但是,他们下的苦功,也替金融业者在区块链研究上奠定基础,带起研究动力。
  以Quorum为例,是用以太坊(Ethereum)的架构,在私有链的架构下让交易相关的节点才能看见交易内容。其采用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cryptographic proofs,zk-SNARKs)作为隐私保障的机制。而零知识证明透过复杂的数学演算法机制,让使用者证明自己拥有数字货币,且不需要透露出该笔交易的金额、来源,或是去向。
  但是,零知识证明所需的时间也相对较长,Stanley Yong指出,至少要15秒才能完成交易,这对零售产业所需的高频交易而言,还差得远,所以,这也是它的缺陷所在,但是如果能够解决每秒交易量的问题,Quorum确实有机会成为不错的解决方案。
  而来自R3区块链联盟的Corda,本身则是设计用於点对点交易,仅有交易双方会知道交易细节,A、B银行间的交易C银行并不会知道,甚至连加密後的资料都不会经手到C或其他节点上,因此在隐私性,相较於全网广播的Quorum、Hyperledger Fabric来得安全。同时,Corda使用比特币的UTXO机制,假设由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其上头就会有央行的签章,每一笔交易的货币都可以追溯到最源头的发行者:央行,以此来验证交易。但缺点就是,随着交易越来越多,货币所带的资讯会越来越繁复、笨重,也因此Corda适合处理贸易金融、股票或金融衍伸性商品等周期短的交易。
  至於Hyperledger Fabric,则利用通道(Channels)的方式来确保隐私,只有在同一个通道内的节点,才能看到交易,可以成立双边通道(Bilateral Channels),或是多方通道(Multilateral Channels),并且,MAS也加入在所有通道中担任监管者的角色。
  但一家银行可能加入多个通道来进行双边交易,此时,跨通道的资金挪换就变得麻烦,也因此成为它的缺陷。仍需要透过中介者的角色,来进行跨通道的资金移转。所以,要达成分散式架构的可能性较低。
  目前,每一个区块链平台分别有4家银行、共12家银行参与其中,包含了美林美银集团、花旗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汇丰银行、J.P. Morgan、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等。除此之外,参与其中的单位,还包含:埃森哲(Accenture)、微软、区块链联盟R3、IBM及ConsenSys。
  MAS指出,这些实作验证的成果,将统整成一份详尽的报告,在11月13日至17日所举办的新加坡Fintech嘉年华上,正式公开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