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趋势对话:智慧中国离不开智慧网络

2012-09-18 09:15:54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评论:0  点击:


  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家信息化的发展,集中展现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成果,提升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新华网五大网站联手,于近期共同推出一系列信息化访谈。

  此次系列访谈将连续推出四期,分别围绕“信息社会与电信转型”、“综合国力和宽带战略”、“智慧中国与智慧网络”、“和谐社会与信息服务”四大主题展开。第三期“智慧中国与智慧网络”专题访谈已于9月10日由中国信息产业网和凤凰网共同举办,邀请人民邮电报社总编辑武锁宁、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现场对话。访谈中,两位专家重点探讨了智慧中国的意义,以及通信网络在智慧中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武锁宁总编辑表示,中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的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GDP一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中国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使GDP从世界比较落后的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国民收入增长了十多倍,经济发展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但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的发展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的基础上,但现在要实现二十一世纪中叶要把中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能源也好、环境也好,都成为发展的瓶颈。怎么去突破这个瓶颈?当然需要综合治理。其中,通过智慧中国这样一个战略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要通过多种办法解决能源消耗问题,比如绿色汽车、绿色能源等等。有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怎么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那就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如果通过智慧中国、物联网等手段,可以使我们的能源利用率提高20%,对持续发展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站在转变发展方式角度上考虑,物联网、云计算、智慧中国就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这是国家从宏观上提出智慧中国的直接原因。

  靳东滨总工程师表示,智慧中国建设离不开智慧的通信网络的支撑。电信运营商在智慧城市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最重要也是第一位的,就是要做一个非常好的泛在性的网络,通常称为智能管道。智能管道的提出是因为面对当前物联网和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原有的通信管道已经不适合现在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了。为什么不适应呢?因为现在信息化的应用体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上:第一,海量数据传送和转换,比如淘宝网,大家都在用,每天处理的数据是千万级的,而且同时发生数据量很大;第二,视频化,信息化应用逐渐从仅看文本文件过渡到引入大量视频文件,包括游戏、高清电视、视频监控,大量视频信息占用了大量带宽;第三,互动性,过去通信的互动性不是很多,比如在互联网初期阶段主要用来检索信息,而现在都是互动信息,而且在高带宽下互动。以上三种情况造成原有通信网无论在规模、容量还是带宽上都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了。那么怎么办呢?作为电信运营商,就要把通信管道变成智能管道,来支撑全社会的应用。

   靳东滨说,要做到这点,智能管道需要达到四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具有泛在性,所谓泛在性,就是电信企业提供的网络要在任何地点都能够满足接入。在智慧城市或者在物联网应用中,很多地方不一定有人常住,比如对山体滑坡的监测,监控点有可能人不常在那里,但是传感器要在那。第二,根据信息化应用的发展,管道智能化,要达到协同通讯的要求。现在有好多的通信方式,数据、视频、语音,但人们做一件工作的时候,可能要把这些通信方式综合起来使用。比如对山体滑坡的监测,管理部门光看到了灾害信息还不行,出现了危险情况要用最快通信方式让附近居民知道,发短信、广播,互联网等各种通信手段都要协同互动起来,这是对智能管道的第二个要求。第三,业务融合,要把不同的网络承载的业务融合起来。比如把有线网、无线网业务融合起来,共同搭载一个统一服务平台。应用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融合,实现业务对每一个使用者或者每一个传感器不间断。比如人们可能在家里看一个信息,现在要出去办事了,但这个信息很重要,上了车仍然要通过车载系统把原来的信息继续流畅地展现在车载或者手机上。最后一点,要安全可靠。现在有些物联网用户,信息对他们非常重要,信息如果不能及时传递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网络要根据重要级别及时配备备用路由,还要提供动态可调的数据通道,比如对一个地方监测,平常没有什么变化,传递信息量小,给的带宽可能很小,但这个地方可能突然有情况发生了,需要立即进行视频的、语音的、数据的信息传输,分配的通信带宽要按需自动增加以保障大数据流量的通过。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