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专家解读美国封杀华为中兴真相:实为利益之争

2012-10-17 10:57:17   作者:   来源:飞象网   评论:0  点击:


   10月8日以来,美国国会封杀中国两家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在美业务一事愈演愈烈。就此事件,日前业内一场激烈讨论认为,华为中兴遭封杀实为利益之争,该事件是10年前美国思科起诉华为的一个延续。

   华为中兴遭封杀实为利益之争

  资料显示,2000年由于美国思科公司的股票价格持续攀升,该公司的市场价值超过美国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但10年来增长仅1倍。反观这10年,中国的企业华为公司的增长数据,当年同期海外收入仅为1亿美元,2002年达到5亿美金,2010年280亿美元,目前已达300多亿美元;其员工数量10年间增长了10倍。

  从2007年92亿美金到现在323亿美金,华为这10年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而思科的收入在2009年大幅度下滑,目前仅保持微弱的增长。

  在经济市场的较量如上,却引来政治市场的另一场博弈。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华为、中兴可能威胁美国国家通信安全,建议美国企业放弃华为、中兴。对此,华为和中兴随即否认。华为称,这个报告的本质是组织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阻挠竞争。

  此事件发生后,也引起国内各种声音。除了美国大选对此事的影响,更多的声音聚焦在了华为的竞争对手思科方面,认为思科是此事的幕后推手,或将从此事中得益。

    “美国会封杀华为是利益之争,实为10年前思科起诉华为的一个延续,”博客网创始人方兴东指出。由于华为近十年来坚持开放创新之路,而思科则以非正常的竞争手段打压华为,逐步走向封闭。

  “10年前思科以知识产权发动了第一场战争,反而助力了华为的开放化和国际化,如今思科期望利用知识产权狙击华为的策略彻底失败,无法再以同样的方式来起诉,而是以政治手段来完成他的目的,”方兴东表示。

  据他介绍,“当时的那场官司促进了华为提交了专利,到2011年华为全球专利的申请达4万多件,在专利的数量上压倒了思科”。

  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则指出,美国将不同的中国企业进行区分对待,对无品牌的富士康等企业,美国予以支持,像联想有品牌但缺少核心技术的企业,美国会稍加阻扰,但对于华为中兴这样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美国市场的门槛就会非常高。

  “美国国会称华为、中兴有党委,但联想、富士康等企业同样有党委,而且联想的在美市场份额比华为大,富士康员工比华为、中兴多,但美国不会去追究,是因为他们不像华为、中兴有核心技术,我们老怪我们的企业没有按美国人的规矩办事,这是错的,不应该单纯的批评中国企业,美国方面也是有问题的,有利益诉求的。”倪光南表示。

  一场经济与政治的博弈

  方兴东援引官方数据分析称,目前思科在美国市场收入占60%,华为在中国市场收入只有30%,在国外的收入却达到70%;十年来华为的销售收入增长7倍,员工数增长10倍,而思科十年来销售收入仅增长1倍,员工数也仅增长1倍,思科的市值也跌破千亿美元,仅为高峰期的五分之一左右。

  经过10年前的一战,使得华为更加的全球化。“思科的整个业务,如果在美国的垄断地位被摧毁的话,那就是致命的打击”。

  方兴东认为,正是由于华为坚持开放创新而取得的迅猛发展以及思科CEO钱伯斯对华为的分外“重视”,从而使得思科不惜动用政治手段打击华为,将华为挡在思科的大本营之外。

  资料显示,华为近两年在企业业务、网真业务和企业网等方面均推出了与思科对抗的产品。而对于思科来说,美国是其最大的一个市场,收入占思科整体收入的一半以上。

  在近日的一场业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也一致认为,华为、中兴的竞争对手思科是这件事的幕后推手。而在此事件发生不久,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也表示,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思科是幕后推手,但思科肯定在此事中受益。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与会专家一致表达,思科等美国企业应放弃对华为等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的封堵,从而也给自己继续留在中国市场、并从未来中国市场得到更大的利益留下空间。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同时,这一事件也给中国的信息安全问题和市场竞争问题,以及政府如何维护本土企业利益的问题,带来了一场全新的思想启蒙。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