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哈佛商业评论》Polycom大中华区总裁李钢专访(下)

2015-10-30 14:51:11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在上期的内容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了Polycom大中华区总裁李钢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专访的部分文章。李总介绍了Polycom在中国独有的代理商合作体系。这体系究竟是怎么运作的?又究竟是什么样的方式让Polycom从本土市场出发,最终影响到全球?这期我们来一一分解!

  要规则更要情谊

  “项目分销”体系的建立是Polycom与代理商共同成长的过程,它成功的关键在于厂商乐意为代理商着想,与他们用本土语言打交道。讲本土语言并不仅意味着会说中国话,而是能理解、融入本土的“江湖”,尤其是在早期。在中国市场,与合作对象建立信任之前要建立情谊,这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东西。

  但国人对规则不够重视,而外企最大的优势就是讲规则,在与代理商的合作之中,我们对Polycom规则的遵守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在推进项目分销系统的过程中,我提出了“规则、公平、信任、情谊”这四个原则,作为我们的合作文化,它保证了这套系统的顺利实施。

  当Polycom需要支持的时候,代理商挺身而出,反之,我们也是这样支持代理商的。2012年整个视讯市场都在下滑,总部仍然希望中国市场实现30%的增长,那一年我们真的做到了。随之而来的是,在2013年代理商的库存达到了24周之多,这是非常危险的。但要降到健康的7周库存,就意味着必须下调销售预期,这样一来中国市场就会变成负增长。

  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数字意味着一切。那时公司新任CEO刚刚上任,他愤怒地对我说,我们不负责帮代理商降库存。我说,那你们准备把我换掉吧。最后,总部妥协下调了销售预期,我则利用了Polycom一款特别畅销的音频产品,帮代理商解决了销售难题。到年底,CEO问我,你怎么做到的,全球都在向你取经。我回答到,永远尊重你的代理商。

  时至今日,项目分销系统早已成型,对于代理商来说,项目导向的盈利模式,令他们在产品分销之外还要做好集成商支持,这无疑提高了代理商的价值,以及人员素质水平。

  对于Polycom来说,第一,项目导向使我们对代理商的选择更加公平——只有能完成整个项目的代理商,才能获得订单——主动权交给了市场;第二,项目导向让Polycom更加贴近客户——从产品层面延展到了项目层面,这让我们能够提供更灵活的,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尊重本土,才能影响全球

  创新往往源自客户,他们的需求几乎推动了Polycom每一次技术变革,进而影响它的市场地位。比如,2007年高清视频会议需求的爆发。

  2007年市场出现了高清视频的概念,产品面临升级换代,当时以色列研发中心的研发时间是1年,但中国市场的需求明显更加迫切。于是北京研发中心提出半年内攻坚,事实上我们用了3个月就成功了。恰在此时,中国政府出台了取消文山会海的政策,市场需求突然爆发,Polycom就成了第一家能提供成熟高清技术的厂商,并成为市场的首选。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之战让Polycom在市场扬名,那么2007年高清视频的研发成功,让我们巩固了市场占有率,并逐年递增。在2011年达到市场份额过半的峰值。

  这让我们更加明确了Polycom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其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第三,为用户体现价值。在本土市场,要发挥这些核心能力,理解用户需求变得尤为重要。在我们受欢迎的产品中,“智能导播”(EagleEye Director)有一个功能就来自中国市场。智能导播技术的亮点是,在视频会议时,摄像头会自动捕捉发言人,将之头像放大,提醒与会者谁在发言。在中国实施项目时我们发现,捕捉发言人的同时,客户非常在意重要人物的头像是否始终放大并稳定呈现。这是个很大的技术挑战,北京研发中心最终实现了这个效果,并将它作为附加功能推广至全球。没想到,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功能,在全球市场上大受欢迎。

  进入互联网+时代,Polycom的商业模式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移动技术改变了用户的习惯,他们需要随时随地加入业务讨论,功能要更加简洁、易用,同时要保持高质量的音视频通话。但这也是Polycom的机遇,我们善于创新,从不畏惧来自市场的挑战。Polycom会与伙伴们一起面对市场的风雨,就像我们一直做的那样。

  文章看完了,最后小编再给大家梳理一下Polycom的产品成长历程,帮助你更清晰地整理思路!

  1992年 SoundStation

  1998年 ViewStation(高集成一体化终端)

  2007年 第一台动态资源分配高清MCU

  2011年 移动解决方案

  2013年 云视频解决方案

  2014年 云媒体解决方案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