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从案例看民资进入电信业的历程与冲突

2012-07-23 10:27:04   作者:   来源:通信产业网   评论:0  点击:


  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电信改革,一直与民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行政力量主导下的产业变革具有滞后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民资一直未能深入产业核心,有的因脚步太快未能成功如润迅,有的则一直小心试探如263网络通信、长城宽带,还有的则期待政策明朗之后大举进入如中信网络。尽管心态不一,但电信业对民资的吸引力始终未变。

  润迅:一将功成万骨枯

  在国外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不乏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先例,这些民资深入到电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不仅涉及到增值业务、通信代维,还涉及到电信基础业务的转售等运营环节,因而被称为虚拟运营商,润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润迅通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迅)于1990年成立,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在香港及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电信企业,其以寻呼业务起家,1996年,在移动电话业务逐渐替代寻呼业务的情况下,润迅重新定位,在通信领域开展多种经营。润讯将公司的战略定位于依托国内外主要电信公司的骨干网络,广结业务联盟,不断进行业务组合与产品创新,成为以中国市场为主的虚拟通信网络运营商和移动增值服务供应商。

  润迅与广东移动的合作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移动虚拟运营,1996年润迅与广东移动签订了GSM终端代理协议,1997年初联合几家公司向移动购买了25万的移动客户资源(租用期7年),在销售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计费系统平台,并与移动合作外包了增值业务部门。

  2001年虚拟运营商乘着香港3G发牌、电信业向民资开放的东风,得到了较快发展,当时香港电讯管理局规定电信运营商必须出租30%的网络容量给虚拟运营商。润迅获得香港虚拟运营商牌照后,通过向电讯盈科的联营公司租用移动通信网络,拓展跨地区移动通信服务,并推出“飞线漫游”等虚拟移动网络新产品。

  时至今日,由于政策环境及企业定位等种种因素,润迅作为虚拟运营商的身份已经不复存在,而今的润迅以呼叫外包为其主营业务。

  但作为十多年前民资进入电信业虚拟运营的代表之一,润迅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民资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虚拟运营之路

  在依托国内外主要电信公司的骨干网络,成为以中国市场为主的虚拟通信网络运营商和移动增值服务供应商的定位下,润迅的业务主要包括网络通信业务、综合信息服务以及分销与连锁销售三大类。

  通过与广东移动等运营商合作,润迅的网络通信业务涉及移动电话服务、数据中心、互联网服务等。润讯通过电信运营商的基础网络,用自有的交换机、计费系统、数据库等设施,为客户提供移动通信服务。

  润迅以租赁、代理、分销、转售等多种形式在通信业务的中间环节建立虚拟网络,从而成为网络运营商与用户联系的纽带,并通过对网络基本元素和基本服务的二次开发,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

  在互联网接入方面,润迅与各大ISP服务商合作,不断引入互联网接入的新概念,推出多种类型的上网卡。此外,国际长途电话转售和批发是润迅重要的收入来源。润迅以租赁、代理、分销、转售等多种业务形式大力拓展长途电话业务,为用户提供长途电话、IP电话、联通193代理等业务。

  此外,润迅还从事网络运维业务,润迅对外承接网络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维护等业务。在无线移动基站代理维护方面,润迅主要承接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主设备维护、网络优化等工程。

  润迅综合信息服务是在其无线寻呼网络的基础上,应用新技术向用户提供的无线移动信息服务。通过与骨干网运营商的合作,润迅以多种信息终端产品支撑,形成跨网络、跨平台的商业应用方案。

  此外,在开发虚拟移动网络新产品方面,润迅推出“飞线漫游”服务,2002年润迅推出了集香港移动电话储值卡及电话卡两种功能于一身的润迅“2用”储值卡。

  制约因素

  当时受制于政策以及虚拟运营商受自身实力的限制,国内的移动虚拟运营商并不能拥有通信产品的专有性。只能依附运营商所给予的各项产品、政策存活,对于虚拟运营很重要的业务细分、服务创新等资源组合并没有自主的“开发权”。其所谓的运营大部分只能是移动、联通一个较大的产品销售代理商。

  以福建润迅与当地联通的合作为例,2002年福建润迅通信有限公司与福建联通合作,进军联通GSM网络业务;在福建创建属于自己的移动通信品牌“联通方程100”。润迅本意是想借此合作模式迅速在全国推广,建立一个强大的“虚拟平台”,以便在政策明朗之后,抢占内地虚拟市场。这样以其原有的资源、经验在国内虚拟之路一定能较快地开拓成功。

  然而福建润迅经营一年以来,发展了数万客户,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移动虚拟运营环境,福建“联通方程100”只停留在简单的语音信息服务上,与联通本身相比,各项增值服务并没有多大提高;客户资源的质量不容乐观,ARPU值较低,且坏账、流失率较高,并没有摆脱国内虚拟运营发展不具体、不成规模等怪圈。

  此外,在渠道方面,由于虚拟运营商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与移动、联通的产品没有什么差异,造成了合作后,双方渠道人员的冲突。

  今天,润迅作为虚拟运营商的身份已经不复存在,但作为十多年前民资进入电信业虚拟运营的代表之一,润迅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民资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