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运营商“网优”新课题:为移动互联网定制管道

2012-07-24 10:52:52   作者:   来源:通信产业网   评论:0  点击:



  多网协同彻底分流

  面对汹涌的数据洪流,通过一张网络很难承载全部的流量。目前,我国运营商都运营着多张网络。而“多网运营”是把双刃剑:做得好,能够充分发挥每张网络的优势,节省网络投资;做得不好,网络运营维护成本将大大增加,用户体验也将受到影响。

  关键在于做好多网协同。要做到多网协同,首先要明确不同网络的定位。在蜂窝网络方面,目前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定位基本相同,2G网络承载语音和低速数据,3G网络承载高速数据。相比之下,中国移动的网络情况更复杂。按照中国移动四网协同的网络定位,在蜂窝网络方面,GSM网络主要承载语音,TD网络主要承载低速数据业务,而未来将要大规模部署的TD-LTE网络重点承载高速数据业务。与其他两家运营商不同的是,中国移动将3G网络定位于低速数据业务。

  在蜂窝网络之外,三大运营商都将目光瞄准了WLAN。WLAN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另一张网”。WLAN网络定位于热点地区大数据流量的承载。相比之下,中国移动部署WLAN网络的热情最高。目前,如何做好网管建设,将WLAN打造成一张电信级的网络是中国移动努力的重点。

  由于网络定位不同,运营商的多网协同策略也不尽相同。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协同策略相对简单,就是在保证2G网络通话质量和3G网络承载数据能力的同时,引导更多的用户向3G网络迁移。

  中国电信网络优化人员表示,1X语音用户关注的是接入时长、通话质量,这些对于语音用户来说是很敏感的。而EVDO网络主要用于数据业务,客户感知最明显的则是网速能否满足业务的需求,无线信号信噪比直接影响网络速度和系统的吞吐量。

  中国联通网络优化人员表示,WCDMA网络正逐渐成为承载容量和各种数据业务的主要网络,GSM1800网络利用率正慢慢降低,可以进行适当的容量缩减,然后完成逐步替换。未来,GSM900网络由于其频率低,覆盖范围大,仍然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负责广域覆盖,而WCDMA网络将会逐步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得到不断的加强。

  而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卸载G网压力,分流G网流量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这方面,TD流量倒挂仍是主要问题。中国移动专家表示,在初期这个问题很严重。2010年以来,经过加强TD网络覆盖以及参数设置,这一现象得到缓解。但是,目前,TD网络闲置的情况仍然很多。最主要的问题是TD终端的渗透率不足。要解决G的压力问题,一方面从G网络本身入手,采取部署微基站等方法提升G网能力。另一方面,多模多连接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多网共同覆盖的环境下,多模终端可以同时连接到不同网络,并将不同业务匹配至更合适的网络上传输。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这方面展开试点。

 
丰富的数据业务是把双刃剑,运营商经营得好,能够增加收入,相反,数据流量可能压垮网络。

  打造网优平台,优化网优手段

  既要应对数据流量给网络带来的变化,又要同时运营多张网络,网规网优工作的任务量越来越大。以传统的网规网优方法,网优人员越来越难以应付不断增长的工作量。

  在建设网优平台之前,各运营商的优化工具以仪表和OMC-R为主,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优化工具已无法满足全网优化的生产与管理需求。虽然各运营商都建立了省一级的网优平台,但是优化基础数据仍未能完全集中化,例如部分省的无线资源数据在本省的资源管理系统中管理,性能数据由话务网管管理,MR数据在OMC中管理,还有很多路测数据是分散到优化工程师的笔记本电脑中管理、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数据则分散到地市由人工用Excel管理。

  运营商已经无法满足网络规模极速膨胀对优化人员的需求。中国移动专家表示,需要考虑建设网络优化平台,对外开放数据,让小工具能够生长在平台上,充分的固化那些容易遗失的优化经验。

  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于近两年组织建设了集中的无线网络优化平台。中国移动建设了以省网优平台为主的网络优化支撑工具体系。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则搭建了总部、省两级网优平台,以加强对无线优化工作的集中管理。

  中国移动专家表示,针对网优平台建设,目前还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包括数据采集接口的“归一化”和“个性化”选择问题,如何支撑优化工作流程,如何处理通用平台与专业工具的关系,如何保障基础数据质量,软件体系架构优化和部署方式选择等。未来,运营商的优化工具必定是向着优化工具集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 收藏

专题